第三三一章 就沒有話想問我?(2 / 2)

“何以見得?”

“從你對他的關切,也從你情急之下,與他說話的語氣。”崔景沉說。

太子爺果然心細如塵,觀人於微,什麼事都瞞不住他。

“他本不姓趙。”傅遙說,“他本姓唐,單名一個意字,是原禮部侍郎唐策的獨子。六年前,唐策唐大人因**人汙以買賣官員,私相授受的大罪,被皇上下令抄家斬首。唐意因未滿十四歲,僥幸逃過一劫,被判發遣幽州為奴,永生不得返回京都。我與唐意就是當年在發遣幽州的路上相識的。唐意比我長幾歲,一路上都對我照顧有加。倘若沒有他,我可能早就死在發遣的路上了。”

話聽到這裏,崔景沉立刻將傅遙的手,攥進了手心裏。

他並沒有打斷傅遙的話,任由傅遙繼續說下去。

“唐意與我一樣,都深信自己的爹爹是被人冤害的,我倆一心想著要替自己的爹爹伸冤平反。於是,我們倆便相約越逃。但那次越逃並不順利,還沒等我倆跑出去多遠,追兵就趕上來了。我知我即便逃出去,也會成為唐意的累贅,便折回去絆住追兵,給唐意爭取時間逃跑。最後,唐意成功的逃走了。自那以後,我們就再沒見過,我也是萬萬沒想到,我倆此生竟然還有再重逢的一天。”

聽完傅遙的話,崔景沉也頗為感慨,“原來你與他之間,還有如此深的淵源。可他怎麼會成了李勳的義子。”

傅遙既然打算與崔景沉坦白唐意的事,自然是知無不言,“我聽唐意講過,他越逃出來以後,一心想著為父平反,卻知憑他一己之力,根本無法辦到。於是,便想到了他爹爹舊日的上級,吏部尚書李榮和李榮背後的李氏家族。他便一路輾轉回到了京都城,投奔了李家去。後來,唐意便被李元徽培養成了座下的刺客。至於之後,李勳為何會收唐意當義子,我就不清楚了。但我想,唐意之所以要促成並答應此事,應該是為了……”

“報仇。”崔景沉答。

傅遙聞言,多少有些意外,“為什麼這麼肯定?”

崔景沉答:“當年吏部侍郎唐策被問斬一案,是僅次於輔國公謀反的大案。我在調查國公府的冤案時,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唐策的案子,的確覺得那樁案子疑點重重,明擺著就是上頭的人,為洗脫罪行,抓了唐策來當替罪羊。而唐策之上,就是時任吏部尚書的李元徽長子李榮。

我看那個唐意也是個有血性有腦子的人,若說當年他是年少無知,才會被李家人誆騙利用,那麼他如今依舊留在李府,應該是在臥薪嚐膽,伺機報複。可那李元徽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想要報仇,的確不宜。

不過這個唐意已經很能幹了,不但取信於李元徽,還能哄的李元徽將他的身份洗白。憑他一己之力,能走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可想要最終成事,隻怕難。”

崔景沉的話,叫傅遙思緒萬千,“不瞞你說,其實在此之前,我就曾多次與唐意說過,叫他信我,來投奔你,你一定會想辦法助他替父伸冤。可他卻無論如何都不肯,還說就當我倆從未認識我,一定要與我劃清界線。可無論他怎麼拒我於千裏之外,我都信他不是真的死心塌地的在為李元徽賣命。但眼下,我卻有些看不透他,不知道他心裏究竟是如何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