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風雨中的竹城(1 / 2)

["八月份是緬甸密林雨季中靠後的月份。按照往年經驗,此時的雨水應該開始減少,河流水麵開始下降。但是今年卻與前幾年大不相同,雨水聯盟不斷,河水持續暴漲,很多次,緬人運送糧食的船都不敢過河。

大雨將竹城完全變成了一個水的世界。茅屋外,到處是流淌的雨水。甚至有不知來自何處的魚逆著水撲騰到了竹城的街道上。雨水退卻後,竹城的地上便躺著一片一片的魚。魚兒張著嘴,頻臨死亡,剛經曆過生死劫難的大明遺民們,心生憐憫,會將這些魚用木盆盛著,端到河裏扔掉。

緬人對隻剩下婦孺老人的這些上國遺民,已經放鬆了警惕。除了永曆帝和鄧凱等幾個大臣外,剩下的婦孺可以自由出入竹城。不過外麵異常凶險,常有單獨出去的女子失蹤,故此,很少有人出去。

大臣皆亡,永曆帝鬥誌盡失。每日站在窗前,看著嘩嘩的雨水發呆,一坐就是半天。

他雖然盼望李定國能將之從此地解救出去,但是冥冥之中,他有種感覺,他恐怕是難有機會再做大明皇帝了。

所剩幾個大臣中,總兵鄧凱是唯一還算年輕的。鄧凱閑著無事,每天都要來行宮,陪著永曆帝坐一會兒。永曆帝總是要問他一句:“黎愛卿回來否?”

鄧凱小心翼翼說沒有。永曆帝卻不再搭理他。仿佛他不想聽到有人回答一樣。

事實也正如此。如果黎維祚回來,第一個知道的人,應該就是永曆帝。他如此一問,不過是自己找一下安慰而已。

緬人除了送些吃食過來,好像徹底將永曆帝忘了一樣。經過上次徹底洗劫,永曆帝的行宮內可謂一貧如洗。甚至他的玉璽、皇後的鳳冠首飾,各貴妃的衣服,皆被緬人搶劫一空。包括永曆帝,除了身上衣服,他們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

經過李國用與緬人交涉,緬人歸還了一些搶去的衣物,永曆帝又跟緬人要了些布匹絲線,後宮各自想法縫製了一些衣物,大家好歹有了換洗的衣服。

李國用跟緬人要玉璽,被緬人拒絕。緬人說他們會好好的替他保管,等永曆帝回到雲南,玉璽自會歸還。

因為沒有醫藥,在這個綿長的雨季中,很多大臣家女眷得病,鬱鬱幾日後,邊驟然離世。

皇宮中因此收留了不少官員的孩子。略大些的孩子經曆過此次大劫難,早早成熟,也學會了沉默寡言。皇宮中,常常見到幾個如木墩一樣樹立或蹲或坐的孩子。更小些的孩子則在皇宮中四處亂跑,雖有幾個太監管教,孩子們卻並不在乎他們,皇宮之中因之倒也多了些生氣。

整個八月,就在這樣的沉寂和亂哄之中草草過去,九月份,黔國公府管家來向永曆帝彙報,說沐府的線人聽說滿清派人進入阿瓦城,恐對皇上不利。

永曆帝聽了,歎了一口氣,問李國用:“黎愛卿還沒消息嗎?”

李國用小心翼翼回答:“回皇上,沒有消息。”

永曆帝閉上眼,不再說話。

管家退下去,永曆帝對李國用說:“朕早就知道,此番是回不去了。”

李國用小心說:“皇上放心,晉王肯定會來就我們的。”

此話李國用已經說了無數遍,此番說出來,也是細聲細氣,心裏發虛。

永曆帝說:“滿清已經得了天下,大明氣數已盡。張煌言兵敗,晉王獨木難支,晉王……恐怕是來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