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初春即沒有春寒料峭的冰冷,更感覺不到如花般溫煦。眼看春分在即,手上的現金越花越少,錢小雷暗自告誡自己,這樣的日子必須盡早結束。
按理說,錢小雷可不是一般人,身懷多項絕技,三十出頭的年紀,正宗理工科科班出身,正是出彩兒的年紀。可惜呀,時運不濟,諸事不利,最後弄得孤家寡人一個,除了父母親留下的一套老房子之外,一無所有。
眼看著親戚朋友一個個房子、票子、車子、妻子、孩子“五子登科”,自己心下雖然也不是特別在意,但夜深人靜之際,內心深處也隱隱生出幾絲失落……
這一天正值周三下午兩點多,股市快要收盤了。大盤成交量還那樣兒,沒有放大,也沒有收縮,錢小雷股票池中所選五支股票橫盤一個多月了,賬麵上還虧著三千多塊錢。
看這架式,四月份的生活費也要泡湯了。
四點多了,錢小雷耐著性子做好股票記錄,他心裏清楚,越是這種時候,股市越是有機會,有時候,炒股也拚耐心。股市大火的時候,反而弄不到多少錢。
錢小雷不依賴電腦軟件的記錄功能,他有一套自建係統,每個交易日結束,他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把股票軟件上相關的數據進行簡單的處理,然後記錄在自己的小係統之中,這個小係統是獨立於炒股軟件之外的。
簡單地把家裏收拾了一下,雖然是單身,錢小雷家中始終保持著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這一點,受益於小雷的母親平素良好家教。查看完天燃氣開關、拔了電源插頭、關好所有門窗、帶上手機和鑰匙、背上隨身的小挎包,鎖好門,錢小雷朝著舊南貨市場的方向信步而去。
舊南貨市場是民國時期的稱謂,沿用至今。此間現在是一家舊貨交易市場,經營範圍大致和著名的琉璃廠類似,古玩、字畫、玉器、舊式家具、舊書、瓷器……隻要來曆清楚、手續齊備,都可以在這裏交易。
偶爾也有銷贓的,但是市場裏管得嚴,不好出手,久而久之,交易環境還是相當幹淨的。南來的北往的客人逐年增多,儼然成了中國北方一個不大不小的交易中心,人氣旺盛。現如今雖說不能和前幾年相比,整體生意尚可。
錢小雷是這裏的常客!
“小錢,最近怎麼見不著你人了,在哪兒發財呀?”剛剛走進市場側門的錢小雷就聽到身後有人打招呼。
“榮叔好,發哪門子財呀,快餓肚子了……”錢小雷扭身回頭看到身後一位六旬上下的老者衝著自己打著招呼。
“嗬嗬,這話說得,如果你都餓肚子了,我們不得喝西北風去呀……”來者被市場裏熟客稱為榮叔,原本是本市最大的工藝品製作公司--“宏正”的老總,退休之後,於此間開店設鋪。因此人門路眾多,人際關係複雜,加之眼力過人,時不時幫人們“鑒寶”,久而久之,就成了舊南貨市場的風雲人物。
錢小雷對於眼前這位榮叔始終抱以敬而遠之的態度,他知道此人一年從市場內外或明或暗所取之利絕對在六位數之上,甚至更多。小雷很少和他打交道,隻是這位榮叔心知錢小雷是個高手,時不時有意拉攏,無奈錢小雷誌不在此間,加之不喜歡這人皮裏陰陽、袖裏乾坤那套,二人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快走到舊書市場那塊兒時,二人分手,各奔東西。
書攤周邊沒什麼人,周六周日人相對會多一些,錢小雷四下看了看沒什麼特別的,正準備去別處,西北角老椿樹下一位攤主一件玩意兒引起了小雷的注意。
攤主是一生麵孔,四十上下,衣著潔淨,不城不鄉的,看氣質,象是打工一族。身邊還有一個七八歲樣子的小男孩正趴在板凳兒上寫作業,看樣子似乎是一對母子。
攤麵上擺出來的舊書大多是線裝手抄本,款式是舊款,但東西全是新製的,量也不大,詩辭散文字帖居多,中間夾雜也有舊式畫冊,也是做舊的新製之物。
眾多書冊之中有一套舊款的《史記》,最上麵壓著書本怕風吹亂的物件引起了錢小雷的注意,看樣子應該是老年間駝隊所用的駝鈴,看上去有些份量,壓得書本中間陷下去一塊。
“我能看看嗎?”錢小雷手指著那駝鈴模樣的物件問道。
女攤主沒言語,微微點了點。兩眼盯著錢小雷,疑慮之中透著幾分戒備之意。
錢小雷取物在手,果然有些份量,應該是駝鈴,通體呈醬紫色,包漿自然,不象是特意做舊之物,關鍵是份量合適,駝鈴這東西不能太重,否則平添駱駝負擔得不償失;也不能太輕,不然鈴聲啞澀起不到遙相呼應的作用。
錢小雷一上手就拈個七七八八。手指伸到駝鈴內側輕輕探查,手感溫厚,沒有毛刺。調整角度,可以看到裏麵有紋飾、文字,其中一個“雁”字清晰可辨,呈金文大篆體,看樣子應該是晉商駝隊所用,應該值些小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