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橫流的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人與人交往的禮儀。
一、禮儀的含義要真正了解禮儀,有必要先來明確禮儀的基本含義。在一般人的表述之中,與“禮”相關的詞最常見的有三個,即禮儀、禮節、禮貌。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被視為一體,混合使用的。其實,從內涵上來看,三者不可簡單地混為一談。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禮貌,一般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言語、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它側重於表現人的品質與素養。禮節,通常是指人們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它實際上是禮貌的具體表現方式。它與禮貌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沒有禮節,就無所謂禮貌;有了禮貌,就必然伴有具體的禮節。禮儀,則是對禮節、儀式的統稱。它是指在人際交往之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顯而易見,禮貌是禮儀的基礎,禮節是禮儀的基本組成部分。換言之,禮儀在層次上要高於禮貌、禮節,其內涵更深、更廣。禮儀,實際上是由一係列的、具體的、表現禮貌的禮節所構成的。它不像禮節一樣隻是一種做法,而是一個表示禮貌的係統、完整的過程。不過從本質上講,三者所表現的都是對人尊敬、待人友好。
有鑒於此,為了更完整、更準確地理解“禮”,采用禮儀這一概念來對此加以表述,是最為可行的。
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往往還可以對禮儀這一概念做出種種殊途同歸的解釋。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也就是說,禮儀即教養,素質體現於對禮儀的認知和應用。
從道德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被界定為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或曰標準做法、行為準則。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也可以說是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
從民俗的角度來看,禮儀既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必須遵行的律己敬人的習慣形式,也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簡言之,禮儀是待人接物的一種慣例。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種形式美。它是人的心靈美的必然的外化。
了解上述各種對禮儀的詮釋,可以進一步地加深對禮儀的理解,並且更為準確地對禮儀進行把握。
二、禮儀的內容叢內容上講,禮儀是由禮儀的主體、禮儀的客體、禮儀的媒體、禮儀的環境等四項基本要素所構成的。
禮儀的主體,指的是禮儀活動的操作者和實施者。它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當禮儀活動規模較小、較為簡單時,其主體通常是個人。當禮儀活動規模較大、較為複雜時,其主體通常則是組織。沒有禮儀主體,禮儀活動就不可能進行,禮儀也就無從談起。
禮儀的客體,又叫禮儀的對象,它指的是禮儀活動的指向者和-9hp’’承受者。從外延上講,它可以是人,也可是以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沒有禮儀客體,禮儀就失去了對象,就不成其為禮儀。禮儀的客體與禮儀的主體二者之間既對立,又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禮儀的媒體,指的是禮儀活動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進而言之,它實際上是禮儀內容與禮儀形式的統一。任何禮儀都必須使用禮儀媒體,不使用禮儀媒體的禮儀不可能存在。禮儀的媒體,具‘體是由人體禮儀媒體、物體禮儀媒體、事件禮儀媒體等構成的。在具體操作禮儀時,這些不同的禮儀媒體往往是交叉、配合使用的。
禮儀的環境,指的是禮儀活動得以進行的特定的時空條件。
大體說來,它可以分為禮儀的自然環境與禮儀的社會環境。禮儀的環境,經常製約著禮儀的實施。不僅實施何種禮儀由其所決定,而且具體禮儀的實施方法也由其所決定。
進而言之,由上述四項基本要素所構成的禮儀,依據其適用對象、適用範圍的不同,大致上可以被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幾大分支。
政務禮儀,亦稱國家公務員禮儀。它所指的是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國家公務時所應當遵守的禮儀。
商務禮儀,它所指的主要是公司、企業的從業人員以及其他一切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士,在經濟往來中所應當遵守的禮儀。
服務禮儀,它所指的是各類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所應當遵守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