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時運不濟(1 / 2)

後周連下鄰近三國共計一百四十一城,天下大驚。三國惶恐,驚怒,卻又無能為力。

雖說這些城池本就是後周原來封地,但被三國奪得已久,三國早已將其視作各自固有領土,怎可能輕易放棄?

但三國兵力早已損耗大半,國力也無法支持三國再與後周爭戰。況且,連後梁聞名天下的兵聖,所自創的不可一世的“聖甲兵”也敗在了“國師”手中,還是慘敗,全軍覆沒。兵聖也羞愧自盡,他們又能如何?

南唐與後梁最終隻能選擇固守與後周交界的邊境,以期保全最後的國土。但晉國卻始終不得安分,不願放下此事。

晉國派出使臣遊說其他八國,勸說幾國聯盟對抗後周。幾國自是大多隻願自保,畢竟三國所遭遇之事,他們可不想發生於他們身上。

“如今後周已非一國兩國能製衡,我等幾國若不聯合,怕是將會被其逐個擊破。到時,天下都是他一家的了。”晉國使臣勸誡各國帝君。

“可聯合又能如何?當初後周不過一小國,你們三國聯合不也不能奈何?如今後周國力強盛,又有‘國師’在,即便我們聯合又能如何?”

“後周再強,也不過一國之力,且其積弱多年,如今雖有複興,但畢竟底蘊不夠,國中新舊勢力交替,矛盾眾多。若是我們借此機會,給予其關鍵一擊,後周說不得便能止步於此,甚至就此覆滅……”

“你莫非說笑?”對方大臣嘲弄道:“你們三國接連敗在‘國師’手中,甚至連兵聖也慘敗自盡。兵聖的‘聖甲兵’此前可是橫行無阻,後梁都要借此一統天下了。可結果呢?‘國師’輕鬆便將之破去。當今天下各國有哪位將帥能勝過‘國師’?再者,聯軍又能如何?你們可是讓天下見識到了後周以少勝多的本事。”

“此前我們會輸,不過是我們並未集合全力,若我們傾天下之力,後周焉有不亡之理?且這後周實施新政,姬辰繼位之時,可沒少打壓舊貴族舊勢力,姬辰為快速積蓄國力,並未將之清理幹淨。這可是其國內一大隱患……”

聽此,被遊說之國朝堂瞬時議論紛紛。晉國使臣見此,又急忙抓緊機會道:

“此次是我們九國唯一的機會,若是不聯軍圍攻後周,那可真要被其逐一擊破,奪得天下了。諸位,一搏還能有生存希望,如若不然,便是必定亡國啊。”

皇帝思慮半晌,最終拍案決定:

“好。朕便答應,與諸國聯軍,討伐後周。”

就此,九國聯合,共征討後周。各國聯軍分為四路,同時進攻後周。共計八十萬大軍,每一路皆有四十萬以上的人馬。主帥皆是天下成名已久的將軍。

後周如今已今非昔比,國力強盛,大小城池共有一百八十餘座。而國內新舊兵力加上護衛總計三十萬,其中以輕騎兵為主。

天下之人皆知,這“國師”用兵出神入化,無人能測。其多以輕騎突襲,攻勢迅猛,奔襲如潮,勢不可擋。

不過此次九國合攻後周,後周以防守為主,國師的奇兵並不能占得優勢。各國主帥卻是依舊小心翼翼,並不急攻,而是選擇以圍困為主,徐徐圖之。

戰事初期,各國雖進展緩慢,卻終歸取得了不錯進展,半個月過去,後周便有四十城被攻下。各國將帥也不再緊張,皆以為因兵力差距著實過大,連國師也全無辦法,或者說這國師也不過如此。

可誰知,就當他們放鬆警惕,深入後周國境之時,國師便開始嶄露實力。全局反擊,其攻勢竟一波接一波,連綿不絕。

各國各路大軍竟全都陷入被動,隻能疲於防守,毫無反擊之力。各國驚怒,到最後,各路大軍甚至一路敗退,此前攻下的城池全數歸還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