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國策的調整,不是那麼容易的,原因何在呢?
帶著憂慮,送走了盧卡斯三人,膠州府這邊緊缺的木材,也開始在塔埠頭卸貨了,美國商人這次帶來的木材,並不是按照詹天佑的尺寸來做的,枕木跟建房用料占了絕大多數,而且還有相當數量的原木,看來這些船走的也很倉促啊!
除了這些,美國人的船上,還帶了二十多台鋸木用的機械,都是全新的,看著這些清單,李大成也在猜測鼠疫對美國東海岸的影響,看這些鋸木機械,鼠疫應該是重創了美國東海岸,不然這些機械,是不應該被送到這邊來的。
照單全收之後,詹天佑那邊又有了任務,建幾個鋸木廠,這些鋸木機械,李大成隻留了五台,剩餘的都放在碼頭了,進口木材再便宜,也比東三省的木材貴,他的資金量也是有限的,將來對木材的需求,不可能放在國外的,東三省那邊才是他的木材基地。
借著這次機會,將這些鋸木機械運到東三省,既能為將來的木材需求打基礎,也能為振威軍在東三省紮根提供條件,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除了木材,大量的糧食也囤積在了碼頭附近的荒地上,豆餅這些不能久存的東西,也就成了這段時間膠州府上下的主食,玉米、大豆、高粱,這些可以二次加工的糧食,也被就近存放在了碼頭附近。
從印度來的兩艘船,卸下了近三千噸的皮棉,這個東西可就讓李大成撓頭了,這麼多的皮棉一時半會是消耗不掉的,這皮棉的價格雖低,但塔埠頭的存儲條件有限沒有合適的倉庫,這些東西多存放一天,就是一天的損失。
雖說李大成也要建紗廠的訴求,但現在的時間不夠,紗廠建成的時間,至少要推到一年以後,這三千噸皮棉,隻能到南邊找下家了。
李大成點頭之後,塔埠頭跟膠澳碼頭徹夜勞碌,二十船三萬多噸的貨物,花了四天四夜的時間才卸完,這個速度李大成不怎麼滿意,塔埠頭沒有起重機,膠澳的碼頭隻有兩台起重機,而且還沒怎麼用,卸貨基本靠的是人力,這樣的貨物吞吐量,全靠十幾萬壯丁肩扛手抬,效率太低了!而且以後這兩個碼頭,也不可能聚集十萬以上的壯丁,一個碼頭幾千人就算不少了,若幾千人卸貨,這船要走就沒年月了。
除了卸貨,李大成也在嚴防鼠疫,膠州府聚集的百姓太多了,一旦鼠疫爆發,那樂子可就大了,除了日常的藥物防疫之外,李大成還下了一個硬性要求,無論是貨場的人,還是工地的人,亦或是膠州府的百姓,行走在外必須使用麵巾。
來的這些貨船之中,也有幾艘載著一定數量的棉布棉紗,蒸煮消毒之後,李大成將這些棉布全部改成了麵巾。
能用的防疫手段全部都要用上,除此之外,李大成還在海邊建了幾座大型隔離營,在碼頭工作的人,吃住都要在裏麵的,他李大成能傳播鼠疫,洋鬼子們未必不會,這點心思李大成還是有的,被自己的招數放倒了,找誰說理去呢?
也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防疫做的到位,卸貨的這段時間,無論是膠州府還是膠澳一帶,都很平穩,沒有鼠疫的疫情,或許這才是真正的鼠疫福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