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德國人擠出膠澳,膠澳也不能回到大清的手裏,桂順的說法是將膠澳交給在山東也有一定勢力的美國人,這同樣也是個連環套,有了桂順這樣的提法之後,即便美國人不能入住膠澳,也會相應的在山東擴大他的影響力,山東這地界,李大成始終是看成了自己的地盤,美國人在煙台、英國人在威海、德國人在青島、大清在內陸,四分天下,勢力越多利益糾纏也就越複雜,三家外勢力說了不算,就隻能大清一方說了算了。
若能成功將德國人擠出膠澳,讓美國人接手,這個結果更好!現在倡導自由的美國人無心殖民,市場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德國人一走,自己就能順勢成為美國利益的代理人,若是有這樣的結果,就再好不過了。
六艘美國商船,當然也可以在煙台商埠卸貨的,但煙台商埠沒有買家,大清的其他商埠也沒有買家,貨物不卸在膠州府的地頭上,南邊的李誠有也不會給錢。
在謀劃之初,李大成就有吃獨食的想法,成倍提高的運費,就是李大成給大清商家下的套,現在這個時候頂著鼠疫的陰影,以貨易貨,除了瓷器之外,茶葉都沒有銷路的,用瓷器以貨易貨,還要付出高昂的運費,這比正常做買賣的成本要高很多。
而李誠有手裏,價格虛高的離譜的藥材,正是李大成的大殺器,至少二十倍的價格差,尚有一半的藥材庫存就是李大成吃獨食的底氣所在,因鼠疫而積壓的貨物,其價格最多隻有祛瘟堂一半藥材價格的十分之一。
因為價格與疫情的緣故,防疫中藥已經有些滯銷了,滯銷的貨物,也隻能是貨物而已,過分執著於價格,隻會讓這些藥材成為庫存的廢料,將這些滯銷的藥材,在高價位,換成各國的積存貨物,對李大成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大清雖說開埠無數,但真正能吃下海上這批貨物的人,就隻有李大成了,或許別的大清商家也會消化一部分,但這一部分注定是數量極少的,高額的運費,會止住大清商家的腳步。
進出貨的道路,李大成已經規劃好了,要麼是塔埠頭要麼是膠澳,貨物想要卸在膠州府,隻有這兩個選擇。
膠澳的德國人所擁有的財力,接不下這麼大批的貨物,塔埠頭的李大成可以輕鬆的接下,美國人想發到大清的可不僅僅是六船木材,東海岸因為鼠疫積壓的貨物,至少幾百船,這裏麵的利益太大,由不得美國人不據理力爭。
在這事兒上,英法與美國人也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他們那裏也有大量的積存貨物需要處理,尤其是英國,鼠疫之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農產品跟畜牧產品,這段時間農產品的價格大跌,各處殖民地的貨物大量積存。
農產品之中,除了棉花、蔗糖可以存放的時間長一些之外,糧食類作物的存放時間,大多隻有一兩年,受鼠疫影響過的這些農產品,無論英法還是其他列強國家,都不想讓這些東西在本土銷售,那就需要一個傾銷的市場了。
最好的傾銷市場就是殖民地,遠東的大清,成倍提高了貨物的運費,那就是最好的傾銷市場,各國這段時間積存的貨物太多,裏麵的利益太大,德國人在膠州灣給美國人下了絆子,以後未必不會給其他各國下絆子,德國人要幹什麼?預先搶占傾銷市場嗎?
就因為擋住了六艘美國運送木材的貨船,讓德國人自津沽血戰跟鼠疫之後,再次經曆了一場政治危機。
膠萊守軍封鎖膠澳的事情,英美兩國都清楚,他們甚至在談判桌上提出了,讓膠萊守軍驅逐膠澳德軍的說法,當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混雜在一起的時候,商人的貪婪、無情、惡毒也會毫無遮掩的顯露出來。
膠澳德軍的做法,不僅受到了列強諸國的抵製,在德國國內,也引起了很大的反應,跟諸列強一樣,這段時間德國也積存了一大批貨物,他們也有傾銷意圖的!
真正的戰爭還沒有開始!膠澳一方就完敗了,迫於國際國內的壓力,膠澳總督府,撤銷了不準外國貨船進入膠州灣的政令,但這還沒有達到李大成的預期,僅僅撤銷一個政令,遠遠不能彌補盧卡斯在談判桌上對他感情的傷害。
膠澳那邊允許了,塔埠頭這邊依舊不卸貨,美國人下船交涉,李大成的矛頭依舊直指膠澳總督府,事情不是你們說做就要做,你們說不做就不做的,膠澳那邊不拿出一個妥善的說法,別說是六艘美國貨船了,就是其他各國的貨船,李大成也不會接納任何一艘!
軍事決定政治,李大成沒多少話語權的,經濟決定政治,他手裏的籌碼也就多了,籌碼是做什麼用的,是為自己換來更多利益用的,沒有足夠的利益,他怎麼會輕易吐口呢?在拿不到這些利益之前,德國人隻有被煎熬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