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醫崛起(下)(2 / 3)

至於誰主導這個事兒,李大成更不在乎,誰出錢誰主導,而不是誰倡導誰主導,沒了銀子哪個又能玩的轉醫府呢?

籌劃齊魯醫府,也能看出李鴻章的本事,錢不用他老李出,他自然敢胡咧咧,大清的權貴精英階層,逃不過立德立功立言這六個字,建齊魯醫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其中的利益,對中醫名家們來說也是不可抗拒的。

著書立說,醫府出錢;整理典籍,還是醫府出錢;齊魯醫府籌建之事,被李鴻章說成千年以來杏林第一盛事,也不算什麼虛言,立德立功立言,全在齊魯醫府,許多告老的禦醫、賦閑的名醫,都會耐不住寂寞的。

籌建最大的中醫學府這事兒,也不會侵害大清官員們的利益,李鴻章振臂一呼,百官自然群起響應,難得,山西的老娘們也發來了八百裏加急,除了讚許一下桂順、李鴻章會辦事之外,老娘們也會做人,她在太醫院之外建了一座醫府,當然這座醫府是不存在的,現在隻能依附於齊魯醫府,它的作用就是給齊魯醫府的先生們,一個太醫院的閑散官職。

李大成雖說也不待見那老娘們,但老娘們的這一手,也委實厲害,許出一些沒有俸祿的不入流或是六七品官職,一下就幫著齊魯醫府收攏了很多人心。

老娘們想通過李大成建的醫府為大清積累人望、人心,這也是白扯而已,醫府的財政抓在他的手裏,稍微動作幾下,李大成就能讓感恩戴德變成懷恨在心,大筆的銀子在手,這樣的文章太容易做了。

學府的中醫們想做事,先來一個朝廷不許,再來一個我來扶持,這樣的事兒做個幾回,老娘們的手段就會被輕鬆化解。

籌辦醫府這事兒,也逃不過諸洋鬼子的耳目,這段時間世界對於中醫也是極度的推崇,因為這個,建醫府之事,也被拿到了談判桌上,原因無他,洋鬼子們想偷師而已。

這個也是李大成早已想到的,可以!但要交流,你們可以派來學童或是學生,咱們也得派去學童或是學生,你們學中醫,我們的人就要學你們的技術,想要參與交流,各國的教育界必須全部開放。

大清擁有的東西不多,而大清要學的東西卻不少,幾十萬學童,將來就是幾萬、十幾萬夯實國家基石的人才。

中醫的崛起已經成了定局,因中醫而引發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方必然要占大便宜的,因為如今的大清欠缺了太多東西,因為國家地位的緣故,大清的學子們,也很難大批量的進入西方大學學習,有了醫府的文化交流,這些人為的障礙,雖說不能一舉鏟除,但所剩的也不多。

派遣大量人員出過留學,現在也基本隻剩錢的事兒了,錢對李大成來說無所謂,現在就很多了,以後還會更多,不說別的,北麵就有沙俄這個大金礦,劫掠開始之後,他能掌握的資金,打幾個滾應該不成問題。

在交流之事上,桂順輕易的點頭,讓李鴻章有些詫異,他眼中的李二神將應該是仇視洋鬼子的,桂順同意交流,也就是李二神將同意交流,這事兒在李鴻章看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為此,他又跑了一趟貝勒府,李二神將太難以捉摸了,老李隻怕那李二神將心裏又憋著壞呢?

當聽到李大成說出,要學西洋科技的時候,李鴻章就釋懷了,這事兒不錯,眼光算是長遠。

“老李,學府有了輪廓,這學府是不是也該有個座右銘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