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節可不是談買賣的時候,斂去了麵上的笑意,李鴻章決定探底。
“中堂大人,請……”
兩人下轎的地方,正是一處街道的拐角,以手中的文明棍指了指拐角處,李大成當先出發,緩緩的邁著步子,走過了拐角。
“這有什麼可看的,不就是洋人的傳教士在分派糧食嗎?
這事兒他們之前也做過不少。”
轉過了拐角,京師就是另一片氣象了,變亂之中被摧毀的一處廢墟上,上萬人擠成了一團,正在爭搶使館區派發的糧食。
聽到這一幕與看到這一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李大成在貝勒府中,聽到這樣的消息後,想藉此點撥一下老李,可見了這樣的場麵,李大成腦中的一些記憶,與這一幕重疊了,非洲!以後的非洲,不就是這樣的場景嗎?
這是哪裏?這是華夏的國都呐!堂堂大清,泱泱中華,帝都百姓,跟乞丐一樣,伸出雙手乞求些許果腹之物,可憐!可悲!可歎呐……
這一幕,對李鴻章的觸動卻不大,縱橫三十年,經曆過太平天國、北方剿撚、西北回亂、丁戊奇荒,這些對李鴻章來說,太過司空見慣了。
“中堂大人,若老毛子在東三省用這樣的法子……”
站到李鴻章的角度想了一下,回想了這三十年大清百姓經曆的磨難,李大成也釋然了,自道光朝開始,風調雨順這個詞兒,就與大清沒什麼瓜葛了,處處變亂處處災荒,京津之亂,從李鴻章的角度來看,確實沒什麼的。
“唉……不用老毛子使這樣的手段,咱們自家人就會給他出這樣的主意。
小老弟,你的心意老李明白了,還是那句話,有些事兒人力難為呐!”
掃了幾眼之後,李鴻章轉出拐角,一邊走一邊給了李二神將答複,這個時候,李鴻章也有些看不清這李二神將了,津沽一戰,李二神將給他的印象就是陰險毒辣,李二神將與憂國憂民這四個字是不沾邊兒的。
“中堂大人,我要說自個兒的所作所為,是為國為民您信嗎?”
跟著李鴻章轉出拐角,李大成在一處宅院門口的石鼓上坐定,突兀的問了這麼一句。
“哦……為國為民?”
聽了李二神將的突兀一問,李鴻章呆了一下,也照著李大成的樣子,在另一個石鼓上坐穩,嘴裏沉吟了起來。
升官發財、圖謀大清,這李二神將在京津所為,確實跟這些不搭調,若說他是為國為民,津沽一戰,死傷四十餘萬,毀掉村鎮無數,大好的津門也毀於戰火,這些與為國為民也是不搭調的。
“中堂大人不信?”
李大成有此一問,也是被剛剛的場麵觸動了,剛剛那一幕在他眼中,大清的百姓,就是群有奶便是娘的玩意兒,氣節何在?骨氣何在?
轉頭一想,這氣節、骨氣,也不是什麼好玩意兒,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窮的賣老婆孩子,活到這個份兒上了,還談什麼氣節與骨氣呢?
華夏百姓沒有氣節與骨氣嗎?吃飽了再看!吃不飽穿不暖的前提之下,活著或許更重要一些吧?
“信了八分!
小兄弟,你的心思,老李大體明白了,你這樣的學生,老李沒資格教,但作為老前輩,一丁點兒的金玉良言還是有的,今天就給你一句:‘民可使由之!’
老李也不算是個正經的讀書人,看這經典也就不那麼恭敬,這話說的雖有些偏頗,但也算一語中的,小老弟若是能悟明白這五個字,許多事兒怕是都辦得成!”
不說別的,就說李二神將那一身傷吧!不是為國為民,哪個會這麼不要命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