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嘍!軍乃權之依仗,無軍則無權!
難民糧食逐日遞減,將李二神將遺骸,裝入鐵棺之中,置於通州八國聯軍陣前,有些事兒咱們也要看看風色的。”
變亂之時,誰手裏握著槍杆子誰就有話語權,沒有槍杆子維護的權力,那都是鏡花水月,上下隻是別人一句話的事兒,給顧其行灌輸了這個念頭之後,李大成也斟酌了一下行事的法度,京師不是津門,誰也不可能一言九鼎,哪怕是那老娘們。
難民太多,洋鬼子的態度不明,慢慢試探一下,看看各方反應才是正理,這也是李大成不願意從政的原因之一,做事畏手畏腳太過娘氣了。
“二爺,難民口糧,以謠言為妙!
抬棺尋釁,隻怕不妥呐!”
李大成有了主意,顧其行補充就很容易了,難民之事屬於國事,辦好辦差都無所謂,這事兒怎麼辦都是好辦的,可尋釁於八國聯軍,這事兒不好辦,一旦玩砸了,就得開戰呐!
“不妥?有何不妥之處?
知會李大憨,讓他選悍勇之人,著日俄軍服,抬棺尋釁,老子倒要看看那些洋鬼子的底限在哪?”
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對洋鬼子來說是折磨,但對京師的折磨更甚!
洋鬼子有的是輪船,從南方甚至國外調來糧食輕而易舉,京師就不成了,東三省戰亂,蒙古還要內地接濟糧食,甘陝一帶路途遙遠,陸路運糧,損耗太大、費用太高、耗時太久,靠不起的是京師百姓,是振威軍,誰他媽知道,這是不是八國聯軍的計策呢?
若是要打,振威軍精銳著日俄軍服,這兩國自然不會猶豫,直接就會開打;若是不打,即便振威軍向聯軍營地開槍放炮,他們也會隱忍的,試探,主要還是試探日俄的態度,其餘各國,即便要打,也不會在一時三刻之間開戰。
沙俄出兵東三省,應該不會繼續在京津一帶開打,現在吃下東三省,對他們來說更重要;英國人不會支持開打,這關乎他們的在華利益;其他的國家無所謂;唯一讓李大成忌憚就是小日本了。
津沽一戰,吃虧最多的就是小日本,不服輸,就得上陣死磕,攻守雙方的火力差不許多,振威軍這邊雖說準頭差了一些,但占了守勢,津沽一戰之中,撂下人命最多的就是小日本了,三五萬之數,怕是得有。
中日開戰,李大成是不怕的,怕就怕現在津門的小鬼子玩狠的,不要命的打京師,那樣一來,戰爭的腳步就要繼續下去了,耗死小日本是時間問題不假,但現在的大清能不能耗死人家還是兩說呢!
前軍打京師,後軍由海路增援,這樣的戰爭,大清是承受不住的,隻要暫時止住了兵鋒,以後小鬼子想打就難了。
天津是個要衝,列國洋鬼子不會縱容小日本胡來,東三省?小日本想去,但老毛子不許呐!南方?那小日本就是找抽了,英國人不會坐視。
要打就隻能在山東打了,但山東還有德國鬼子,人家現在也不是吃素的,小鬼子敢不敢打還兩說呢!
戰爭總要有其目的性,打津門、南方、山東,小日本屁都得不到,不若跟老毛子搶東三省,這才是利益所在呐!
資源、土地、利益,小日本想要的全在東三省,所以才有日俄戰爭,現在打不打,就看小日本理不理智了。
津沽一仗死傷三十餘萬,困在京師還得跟諸洋鬼子耍心眼兒,李大成也很鬱悶,這糟心的朝廷,這糟心的國家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