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賠款換戰艦(2 / 3)

咱們隻要跟英國人搭夥,將賠款的現銀,盡最大可能用於購艦,其他各國的賠款,用各種稅賦做抵押,數量多一些也無妨的。

當然,購艦之事屬於題外話,現在要說的是合約賠款,合約簽署之後,咱們再與英國人各自履約就好。

有了這兩艘或是多艘巨型戰艦,一可拖日俄入軍備競賽的鴻溝之中,二可威懾租借膠澳的德國人,三可漲國人之誌,何樂而不為?

至於朝廷,天下事鬧成這樣,他們還要說什麼?有些話就在一個說辭上,咱們若是說這巨艦是英國人逼著咱們買的,朝廷又能說出什麼呢?

賠款,自然不可能是十萬萬的,一半才是咱們的底限,而且沒有現銀,咱們將價錢壓下至少一半,還能換回至少兩艘巨型戰艦,數處大型船塢,事情做到這種地步,朝廷再說別的,讓他們來談如何?”

英國的巨艦來沒來不是關鍵,價錢如何也不是關鍵,賣不賣還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英國人的在華利益,關鍵是利益!

英國為什麼要強行租借威海衛,還不是為了遏製在山東的德國?英國勢力為什麼進入東三省,還不是看到了沙俄在東三省的野心?英國又為什麼要支持小日本?還是為了遏製德俄兩國。

扶持大清還是日本,對英國人來說無所謂,甲午一敗之後,英國人明顯照顧小日本了,為什麼,北洋打的太次!太慫!

遏製德俄,與其扶植日本不如扶植大清,津沽一戰,英國人的利益或有損失,但損失最大的還是日俄,英國人在津沽一帶的損失,與他們的在華利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既然大清的陸軍,在津沽一戰之中打出了彩頭,既然沙俄大軍進入了東三省,既然德皇野心勃勃,與其扶植大清的鄰邦日本不如扶植作為殖民地地主的滿清朝廷。

這就是李大成要玩的把戲,為什麼要讓桂順在津沽開戰之前示好於使館區的洋鬼子,京城使館區各國洋鬼子不過百餘人,津沽一戰,李大成殺了成千上萬,兩廂對比是相差懸殊,但示好於幾百外交使節,比殺傷數萬洋鬼子要有用的多,這次示好說明桂順是個文明人,而不是列強眼中殖民地不開化的野蠻人,有了這個先決條件,雙方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英國人赫德、駐華公使朱爾典,都是中國通,這也是合作的基礎,賠款換戰艦之事,看似是為了給李鴻章的和談幫忙,實則是讓英國人放棄李鴻章轉而與桂順合作。

正式的和談,桂順是不會參加,但與英國人之間的和談,李鴻章還是要帶上桂順的,這也算是一個交接,京城的大局目前還是掌握在振威軍手中的,這事兒由不得李鴻章不辦。

現在交好於英國人,日後交好於德國人,合縱連橫,說白了也就是朝三暮四,英國人終是敵人,德國人雖說跋扈,但他們在大清的勢力有限,李大成最終的合作對象,不是英國人而是德國人,英國人的在華利益太大,以後的桂順與英國人合作,隻能讓他們的影響根深蒂固,不若選擇德國人做合作對象。

通過購買戰艦之事,給德國人施壓,經過津沽一戰之後,想必德國的政客們,看待遠東問題也會客觀一些,幾艘大型的戰列艦進入大清海軍的編製之後,在山東與德國合作,應該不會太困難的。

李大成的這些謀劃,李鴻章或許能看出一些,但要看個一清二楚,那不可能,李鴻章看到什麼程度,對李大成來說無所謂,隻要他合作就好。

“哦……容我思慮一番!”

茲事體大,李鴻章也不由的開始正視這位李二神將了,這小子太過妖異了,本以為是個後生晚輩,沒曾想,卻是此中高手。

“中堂自便!”

李大成也不逼迫李鴻章,右手撐著扶手,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談了不過十幾二十分鍾,身上的潔白綢衫紅了大半,這一身的傷,實在是纏人呐!

“你這傷無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