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倉、北倉的糧食,還得加緊運解京師,同時知會京師那邊鞏固各處官倉的防守,這時節流民太多,別在這些小事兒上做差了。
就說這些了,大沽口前線還得巡視,咱們戮力同心!”
有些事兒李大成不會瞞著顧其行,也瞞不住,槍炮再多,還是脫不了敗局,振威軍的後勁兒不足,現在就是大沽口最大的短板。
茶喝完,話說完,李大成也不猶豫,帶著自己的衛隊鬼頭刀就出了津門上了專列,這次一去才是真正的生死不知,但願不會出岔子吧……
操練士卒、加固工事、堵塞河道、督促秋收、水淹津沽,銀錢女人、生死威脅調動人心,在開戰之前,李大成勉勉強強將自己的所有戰略安排了下去。
大沽口接下來的戰爭說是陣地戰,不如說是絕地戰,李大成把振威軍的身後,弄成了隻餘一條通道的絕地,除了大沽至津門的官道、鐵路、水路,其他地方除了青紗帳就是一片汪洋,再不就是淹沒在水中的青紗帳。
一旦後路被斷,大沽口就是十五萬振威軍、八萬新招壯丁的絕地,隻要日俄軍隊守住了鐵路與官道,就可以隨意屠殺泥濘之中的振威軍士卒。
人為的大水也逼走了絕大多數津沽一帶的百姓,剩下的也都在振威軍中效力,紮在大沽船塢的李大成跟振威軍上下,現在除了自己的命之外,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隻要日俄軍隊或是洋鬼子的軍隊,敢於將他布下的一字長蛇陣從頭打到尾,李大成就能教會他們血性這倆字兒咋寫。
戰爭這東西是雙向的,情報至為關鍵,可李大成手裏有多少情報?知道德國遠征軍,知道小日本的第二第三師團,知道海口之外的戰艦又多了一些,其他的誰為主帥、裝備如何、數量如何、何時開戰、何地開戰一概不知。
振威軍的情報,恐怕洋鬼子們已經很清楚了,包括即將運來的那十五萬槍械、一百八十門火炮,在大清花錢能買到很多東西的,這些事兒李大成不必去確認,也知道現在振威軍的情報,正源源不斷的送到小日本的手裏,小日本究竟在大清安插了多少細作,這事兒說不清,情報的不對等,讓未來的戰爭充滿了賭性。
戰爭從來都不是什麼理性的東西,要有理性,就不會有戰爭了,這場戰爭中外雙方要賭什麼?洋鬼子要賭他們可以輕鬆擊潰振威軍,李大成要賭洋鬼子肯定會在大沽口登陸。
十七火車軍火的到來,讓李大成的後手基本用盡,站在威字炮台之上,看著海麵越來越多的敵軍艦艇,李大成的臉色不是很好。
老毛子、小日本、英國人、法國人近期往大沽海域調了不少的淺水艦船,看著海麵上五花八門的旗幟,李大成知道自己算差一點,恐怕即將登陸的不是日俄聯軍,而是八九國的聯軍,即便內部有了衝突,但於諸洋鬼子而言,用戰爭懲罰大清,也是必須要做的事兒。
振威軍則是首當其衝,原因很簡單,振威軍是由義和團組成的,這點恐怕諸洋鬼子已經很清楚了,以打擊義和團的名義開戰,振威軍這道坎不跨過去不成,他們聚集淺水艦船,並不是為了登陸所用,而是要作為臨時的水上炮台。
賭中了,但李大成的心裏並不輕鬆,接下來的搶灘登陸,可不是打德國鬼子那次可以放任他們在灘頭集結,這次灘頭陣地必須要寸土不讓的守住,決不能讓洋鬼子的聯軍有穩固的灘頭,不然,有了落腳之地的洋鬼子就不好對付了,打後勤,振威軍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
寸土不讓,說著很容易,但也要有度,一旦洋鬼子難以搶占灘頭陣地,勢必要找別的突破口,北塘、獨流都可以作為突破口,搶占了這兩處,洋鬼子就能包抄振威軍了。
讓洋鬼子在大沽口上岸,還得不讓他們站穩腳跟兒,這事兒也是兩難呐!
南邊對振威軍的支持,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戰爭的步伐,看著不斷在水麵集結的艦船,李大成已經可以嗅到戰爭緊迫的腳步了。
運兵船不可能在水麵上長時間停靠,戰爭就在這幾天了,初次的登陸規模,也決定著戰爭的走向,上來的人太少,洋鬼子輕而易舉就能改變攻擊方向,上來的人太多,頂不頂的住也是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