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衡部討了個好兒,守在炮台後方,這廝也是個沒本事的貨,這哪是什麼好事兒,洋鬼子的第一撥攻勢,勢必會越過大沽口的炮台,李秉衡的蘇勇駐紮的地,就是第一戰場,能頂住,李秉衡的人馬還有一絲活路,頂不住就得遭受洋鬼子與振威軍兩方的屠殺。
馬玉昆,出身貧寒,作戰在大清諸將算是勇猛,與李秉衡這樣的貌似忠臣不同,讓他做炮灰可惜了一些,在大沽與北塘中間位置挑扁擔,就是李大成給他的差事兒,大沽這邊用不著他,一旦洋鬼子想從北塘登陸,馬玉昆所部武衛右軍就是聶士成的後援,即便北塘敗了,有馬玉昆在,山海關的宋慶,也不會放任自己的五六千人馬不管,這一手也間接的把山海關的軍團拉入了戰爭之中,涉及到自身利益,跑怕是跑不掉的,津門不失,宋慶不敢丟下山海關不顧,錯非他真的不怕死,若真不怕死,還怕洋鬼子嗎?
剩下的十一萬多人,李大成沿大沽船塢、碼頭、車站布了一道弧形防線,大沽前線十五萬人,聽著是不少,可這麼一分,每條防線上的人就不多了,若敵我雙方能兵對兵將對將,擺成方陣相互屠殺,那李大成還擔憂個屁,十五萬人,怎麼也能拚死七八萬對手的。
可戰爭不是這麼玩的,李大成布下的戰陣,不怕混戰,也不怕直來直去的貨,就怕對手分兵破襲整條防線,七千餘德國鬼子看似人數不多,但分成七路,不計生死的突破,這十五萬人的防線,還真不一定擋得住人家,但願對手是個一路來一路去的直腸貨吧……
國力不濟、人心倒伏,在這樣的大局之下,戰爭根本沒法打,一旦大沽口的防線被突破,振威軍就要散了,即便有督戰隊,也攏不住十幾萬人潰散,戰爭是一場豪賭,李大成賭的就是洋鬼子不會放過振威軍,想要正麵擊潰振威軍,這一賭若是不中,曆史還是曆史。
李大成的軍令,振威軍上下執行的還有些力度,李秉衡那邊猶猶豫豫,真正敢抗命不尊的也有,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大沽守將掛著朝廷提督銜的羅榮光。
大沽口才是羅榮光的地盤,李大成安排防線的這幾天,羅榮光天天來鬧,因為他手下的振威軍精壯,要在大沽口的五處炮台熟悉岸防炮的操作,戰事不開人員不會撤下來,羅榮光那邊也就沒有抗命罪過了。
“我要見二爺!”
門外一聲怒吼,李大成知道羅榮光又來了,應了一聲讓羅榮光進屋,這也算是個消遣吧……
“二爺,振威軍炮營已然完全熟悉了海防巨炮的操作,大沽沿海射擊諸元也默記在心,隻要洋鬼子的艦隊敢來,打垮他們屬下不敢說,但隻要有三次齊射的機會,擊沉三兩艘戰艦屬下是可以立軍令狀的!”
這就是羅榮光固定的開場白,昨天是這麼說的,前天也是這麼說的,他口中的戰艦,可不是炮艇,而是巡洋艦之類的大型戰艦,兩三艘戰艦的損失,對任何一國的海軍,都是不小的損失,以大沽的五處炮台,換對手的兩三艘大型戰艦,這買賣還是劃算的。
但是,這不符合李大成的計劃,而且洋鬼子已經有了大沽口各處炮位的詳細諸元,能不能有兩三輪齊射,難說!
威震海門高五處炮台,能用的大口徑炮,有八門三百四十毫米口徑、十四門二百一十毫米口徑,剩餘的也都是一百毫米口徑以上的克虜伯原廠巨炮,幾十門可以做古董的前裝小炮還不作數,這樣的火力隻要能擊中,對戰艦的毀傷是不可逆轉的,同樣在洋鬼子的二百到三百毫米戰艦主炮轟擊之下,岸防炮的毀傷也是不可逆轉的。
與擊毀兩三艘戰艦相比,李大成更想看到的是這些巨炮,將數十噸開花彈,傾瀉到日俄集群陸軍之中,炮台為什麼要麻袋,就是為了將這些重炮埋起來,躲過洋鬼子的前幾輪炮擊,隻要洋鬼子那邊確定大沽炮台已毀,就會在炮台的射程之內,集結大量的兵力,畢竟大沽炮台的防禦方向,是最容易登陸的地方。
一兩萬甚至是兩三萬顆幾百斤的開花彈,幾個小時之內,全部落在集結的陸軍部隊頭上,那場麵李大成想想就忍不住渾身顫抖,多美妙的一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