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藩台豈不聞欲治先亂之語?津門囤積了二十餘萬大軍,糧餉是個大花銷,三軍無錢不動,學生剛才攏了一下,津門藩庫隻有百餘萬兩銀子,加上海關道稅銀也不過四百萬之數。
貝勒爺在京城許諾,振威軍上下一日一兩的餉錢,這一天就是二十多萬銀子,四百萬不足一月之糧餉,即便加上直隸各府的官銀錢糧,也撐不了兩月。
學生聽說有富在民間一詞,正好讓義和團刮一刮津門的財源,此乃國難之時,朝野也要戮力同心不是?
再者,如今的義和團正值鋒銳之時,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廷藩台應該明白,等到義和團搶的累了,殺得累了,讓振威軍出麵剿殺就是,過午時分,振威軍中軍十多萬人馬就要紮在西沽了,等一等,於大軍、於津門、於直隸各府都有莫大的好處!至於被劫的商家,茲當是共赴國難好了!
這麼大數量的銀錢,義和團一時三刻之間也運不走,待大軍動手之後,正好充作大軍糧餉,此處財源於津門存亡有莫大的幹係。”
打嘴仗的營生,不用李大成出手,顧其行就順路接了過來,這時候敢變亂津門的除了振威軍沒別人,津門義和團?那些有名有號的,數遍了津門周遭也不過兩萬之數,至於底下百姓組的義和團,他們沒這樣的膽子,也進不了津門城池。
振威軍的前鋒五六萬人,已經紮在了西沽,這個時候義和團鬧騰,不是麵前這位二爺的手筆,又是誰的呢?
維護桂順與李大成,就是維護顧其行自己,一陣唇槍舌劍之後,廷傑也服氣了,好嘛!這仨沒一個是省油的燈,上麵做的那位一身明黃戰袍,手握上諭腰佩禦用寶刀,是第一惹不起;下麵坐著的這位,殺人不眨眼將人做了豬狗,是第二惹不起;他們這個師爺,陰險毒辣、心思歹毒,就是第三惹不起了!
廷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觸動了老佛爺如此大動幹戈,但老佛爺做事自有其道理,作為臣下也要扶持不是?
“顧先生這話不妥!津門前有武衛軍,後有振威軍,如此讓拳匪作亂,大不該!
津門有百姓二十餘萬,如此任由義和團作亂,豈不是天下大亂之兆?”
廷傑服了,但大堂之上還有不服的,這人除了與義和團有仇的聶士成沒別人,這廝趟著血水走到李大成的麵前,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這是要請戰一雪前恥呐!
“如顧先生說的一般,不急!全數剿殺津門的義和團,咱們也要有個由頭不是?
再者,洋鬼子的槍炮犀利,武衛軍跟振威軍也是需要有人衝鋒在前擋槍炮的。
聶士成,你說津門左近有多少義和團呐?”
說服聶士成,顧其行的嘴皮子不成,這事兒隻能李大成與他分說了。
“怎麼也得十萬上下。”
“這不就結了?此番劫掠之後,無論是哪的義和團,都要並入振威軍,不入振威軍就殺光他們!
等到洋鬼子大舉來犯,武衛軍做前鋒擋住洋鬼子,並了許多義和團的振威軍,做兩翼衝擊洋鬼子的軍陣,三十萬人馬為武衛軍衝擊軍陣,仗這麼打可有勝算?”
“二爺英明睿智!”
難得,聶士成拍了李大成的馬屁,這事兒聶士成不是沒幹過,武衛軍與義和團結怨,除了之前的剿殺之外,在老龍口聶士成就照著李大成的說法幹過,前麵義和團衝完了洋鬼子的軍陣,後麵武衛軍的賽電槍一通掃射,可是殺了不少拳匪的。
“廷傑、聶士成、羅榮光,還有你們在座的諸官,對此還有別的說法嗎?”
欲治先亂,顧其行的說法不錯,等這場戲做完,就該上正菜了,洋鬼子打不打,如何打,就是下麵的大戲,不過李大成這話問了也是白問,現在就是有說法誰敢說出來?看不見滿地的人頭跟血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