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裏準備了席麵迎接。
齊大老爺正好沐休,便陪著一起吃酒。
送兩位堂兄來的是三房的長子、長媳,也就是齊大老爺的堂兄和嫂嫂,齊宸她們這輩要叫一聲叔叔、嬸嬸的。
齊宸和幾個姐妹跟在齊大太太身後,一一見過了長輩和兄長。
與長輩見了禮,又與兄長相互之間行禮問好,這便是見過麵了。
此番送他們來的這位族叔名為“桓清”,在這一輩中排行第五,齊宸便稱呼他們為三叔、三嬸嬸。
兩位堂哥大的名叫齊謙,是這位三叔今年二十二歲;小的齊證,是三房老二家的兒子,今年一十九歲。
似乎都沒有婚配。
齊宸見這兩位表哥都是那麵容和善之人,心裏暗暗鬆了一口氣。
雖說隻是來讀書的,但日後在楚苑裏抬頭不見低頭見,還是脾性好的相互起來容易些。
鄭姨娘一早便將客院收拾出來了,正是從前趙姨娘住的院子,如今隻做客院用,內飾擺設一應俱全,倒也方便。
因著都是自家人,便沒有分席,隻坐在一起用飯,倒也熱鬧。
席間齊大老爺和自家的兄弟、侄兒把酒言歡。
那位三嬸嬸和齊大太太也是相談甚歡的樣子。
齊?小聲同齊宸道:“少見當家主母肯能離府這麼久的,又是忍著萬裏的辛苦親自送來京裏,看來這三嬸嬸當真是心疼兒子,”
齊宸也小聲回她:“都是心尖上的孩子,當然的心疼的。”
“況且三房又不止他們一家,定是有其它妯娌坐鎮家中,偶爾出趟遠門的也耽誤不了什麼事。”
齊?點點頭,又壓低聲道:“你說如今三房都送人來讀書了,長房那邊怎麼就沒個動靜,好像跟沒個讀書人似的。”
就算是逢年過節的相互送東西,長房那邊也都是中規中矩的,跟三房簡直沒得比,顯得十分敷衍。
難道是同他們關係都不好嗎?
齊宸也覺得恐怕是這幾個房頭相互間是有什麼恩怨的,不過他們遠在京城,知道的少罷了。
況且如今都沒分家,就算是有什麼恩怨,那也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地過,誰也不會撕破臉了去。
照這麼一想,他們二房遠居京城,倒也躲了個清淨。
畢竟長房和三房都是子嗣興盛,唯有二房子嗣艱難,隻得了齊大老爺這麼一個男丁,其它兩個女子出嫁之後,便隻剩下他一個支撐著門楣,若是留在老家,便顯得勢單力薄。
夾在長房和三房中間,那日子也是不好過的。
自然比不得在京中逍遙自在。
齊宸便對齊?道:“這都是上一輩的事了,不關咱們的事,咱們隻管過好自己的日子,沒事別瞎打聽,回頭讓父親知道了再責備咱們不懂事。”
齊?點頭:“我不過是與你閑話幾句罷了,又不是那街頭的包打聽,什麼都要聽一嘴的,放心就是。”
“不過昨日你們出門的時候,有帖子送到府上來了,是國舅爺的妹妹宋大太太給母親的,我怎麼覺得最近好像老能聽到她的名號,她什麼時候和母親關係這麼好了?”
齊宸夾菜的手頓了頓。
又是宋大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