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嫁衣(2 / 2)

齊寜自然知道這些事是不能讓旁人知曉的,當即保證絕對不會亂說一個字。

如今齊寰想開了,全家人都跟著鬆了口氣。

自己雖要做正人君子幫齊宸保守秘密,卻又有些不甘心齊宸的功勞就這麼被埋沒了。

她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有必要在自個兒娘親麵前“委婉”地提上這麼一嘴。

回頭若是父親問起來,娘親定然會把她今日所言據實相告。

興許父親還會為此誇獎齊宸呢!

她為自己的算盤洋洋得意著,卻不知這一切都落在了自己母親的眼裏。

宋姨娘一瞧她那副沾沾自喜的模樣,就明白她知道的恐怕比說出來的要多。

但她不願去刨根問底兒。

女兒家之間的小秘密,不願說那就隨她們去吧。

總之如今這個結果,是所有人樂見其成的就夠了。

齊寰終於肯好好地為自己的婚事做打算,這讓齊大老爺也深感欣慰。

他對於孫氏的偏執已無甚寄望,不過是看著這麼多年情分還在,而孫氏又沒有太出格的舉動,自然不能像對趙氏那樣待她。

如今齊寰想通了,他自然不願再也孫氏去計較什麼。

左右不過是在府裏待著,安養後半生罷了。

晚上齊大老爺在太太處安歇,二人輕聲說著話。

齊大太太想再給齊寰多添幾樣嫁妝。

“我聽聞廖家在涇陽也不是小門小戶,齊寰遠嫁過去本就勢單力薄的,若是能在陪嫁上豐厚一些,婆家也能高看一眼不是。”

齊大老爺一笑置之。

他與齊大太太講起自己與廖放少時求學的過往。

從前讀書時,即便是書院裏穿著一樣的袍子,同窗的少年們也多少會佩上香囊和玉墜。

又偶爾會相約出去坐茶館,玩騎射,逛廟會。

每每這個時候,廖放都是獨自一人,要麼在後山青石上坐著,又或是窩在房裏,手裏捏一個炊餅,膝蓋上搭著一本書,看得不亦樂乎。

一開始同窗們還以為他是家境貧困,才不與人為伍。

後來成了至交,這才知廖放並非出身貧寒,反而家境殷實。

而他簡樸如此也並非什麼崇尚節儉之風,而是本身就對錢財玩樂不感興趣罷了。

如今廖家在涇陽門戶如何他不清楚,但廖放的為人他是再清楚不過的。

一個對子女從不苛求,對錢財從不過問的人,又怎麼會去在意媳婦陪嫁的豐寡?

就算在商議兒女婚事的信中,他都不忘附上一張紙,工工整整地列上他拜托齊大老爺給找的幾本書的名目。

齊大老爺忍不住說笑道:“若是怕齊寰嫁妝不夠豐厚,隻管把他托我找的那幾本書用紅布裹了一並帶過去,恐怕他眼裏就看不見其他了。”

齊大太太也忍不住笑:“您這麼說,廖家老爺還真是個書癡了。”

可玩笑歸玩笑,齊寰的嫁妝還是多少要添置一些。

或者再讓裁縫來給多製兩身衣裳,過了中秋天涼得快,也不知涇陽那邊的冬天好過不好過。

齊大太太突然想起自己好像還有兩塊壓箱底的狐狸皮,也不知夠不夠做個大裘的,若是來不及趕製,就索性給齊寰做添箱帶到涇陽找人再做也成。

她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不一會兒就覺得倦意深深。

一邊在心裏提醒著自己明日千萬別忘了,卻又迷迷糊糊地睡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