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
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青城山,是的,這裏不是大家所知道的方寸山,而是青城山,因為悟道一直都在關注猴子的動向,所以他早在方寸山前就等著猴子了,而這座山也因為他立的那座道觀也改名青城山。
猴王聽完樵夫的話,隻得相辭。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裏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挺身觀看,真好去處。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蘚長。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細觀靈福地,真個賽天堂!
又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青城路幽深,一入身難回”,而就在不遠處,一座道觀赫然在立。
美猴王十分歡喜道:“此間人果是樸實,果有此山此觀。”看多時,不敢敲門。且去跳上鬆枝梢頭,摘鬆子吃了頑耍。
少頃間,隻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象貌清奇,眼神清澈見底,一看就知與尋常人不同。
那童子出得門來,高叫道:“什麼人在此搔擾?”
猴王撲的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擾。”
仙童笑道:“你是個訪道的麼?”
猴王道:“是。”
童子道:“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說:‘外麵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猴王笑道:“是我,是我。”
童子道:“你跟我進來。”
這猴王整衣端肅,隨童子徑入洞天深處觀看: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直至瑤台之下,見那青城祖師端坐在台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台下。
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隻道:“師父,師父!我弟子誌心朝禮,誌心朝禮!”
那祖師正是悟道了,見猴子如此有趣,笑道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
猴王道:“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裏修什麼道果!”
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
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裏,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什麼?”
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隻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什麼?”
猴王道:“我也無父母。”
祖師道:“既無父母,想是樹上生的?”
猴王道:“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裏長的。我隻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悟道心裏好笑,繼續說道:“這等說,卻是個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
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鬆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係。子者兒男也,係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
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
猴王道:“那十二個字?”
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
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