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生辰綱 第一章 天王托寶塔(1 / 2)

從濟州府鄆城縣東去十裏,有一條大溪,兩岸桃樹林立,一到春天便落英繽紛,溪水飄香,故名桃花溪。

桃花溪東西兩邊各有一座村坊,東邊的喚作東溪村,西邊的叫做西溪村。西溪村人逢得盛夏,便三三兩兩常到桃花溪中戲水玩耍。那桃花溪雖說風景秀麗,但是溪水很深,平靜的溪麵下還常有暗流湧動,因此,常有人溺死在溪裏。而東溪村的保正深知溪水險惡,嚴令禁止本村男子到溪中消暑,故而,東溪村連年來並無一人溺死。

忽一日,有個遊方僧人到西溪村李保正家化緣,得知此事後,便對李保正言道:“此乃是村中有鬼的緣故,這些惡鬼時常迷人下水,所以,西溪村常有人溺死在溪中,而對岸的東溪村則平安無事。”

“有鬼?”李保正倒也信之不疑,不住地點頭道:“師父所言是有幾分道理,還望師父指點迷津,除掉這些惡鬼,本村上下必有重謝。”

那僧人斟酌片刻,正色道:“貧僧法力低微,難以除掉惡鬼,隻有一個辦法,能將惡鬼趕到東溪村去,不知保正意下如何?”

“把惡鬼趕到東溪村去也無不可,隻要不在西溪村害人就行了,反正我隻是西溪村的保正,東溪村溺死再多的人也尋不到我的頭上。”這李保正也是個“妙人”,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想法還是有的,當下急忙對著僧人施了一禮:“請師父賜教。”

那僧人教李保正請工匠來,用青石鑿一個寶塔,便能將惡鬼統統趕過桃花溪去。這僧人雖是在裝神弄鬼,招搖撞騙,但肚子裏也算是有點兒貨,起碼還知道“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的說事。

李保正見僧人如此說,不由皺起了眉頭:“那東溪村的保正名喚晁蓋,平生仗義疏財,最愛刺槍使棒,有一身的好武藝,在江湖上交友眾多,輕易招惹不得。這青石寶塔若是立了起來,還不觸怒了他,恐生事端啊!”

“什麼晁蓋?貧僧浪跡江湖多年,也聽過這個晁蓋的名聲,隻不過是個村夫罷了,怕他作甚?”那僧人拍了拍碩壯的胸膛,打起了包票:“李保正隻管立塔,那晁蓋若來生事,由貧僧招呼他便是。”

李保正吃了這顆定心丸之後,再無顧忌,當即便喚莊客請了工匠,選了石材,開了工。沒過幾日,桃花溪西岸便矗立起了一座青石寶塔,一丈來高,重達千斤。西溪村人像逢年過節一般,興高采烈地張起了燈,結起了彩,敲起了鑼,打起了鼓,踩起了高蹺,放起了炮仗,好不熱鬧。

消息很快傳到了東溪村,村民們怒不可遏,都湧到了晁保正的莊前,請他出麵向西溪村討個公道。

晁蓋聽說後,也不動怒,隻是淡淡一笑:“此時包在晁某身上。”他勸退了眾村民,既不帶莊客,也不帶兵刃,獨自一人望西溪村而來。待晁蓋走到橫跨溪水的桃花橋上時,才被陷入狂歡的西溪村民發現。

“晁蓋來了,快去報與李保正知曉!”

“怕他個撮鳥?他孤身前來,又不是長了三頭六臂,怕他作甚?”眾村民七嘴八舌地說著。

話雖如此,但人的名,樹的影,他們是鑼也不敢敲了,鼓也不敢打了,高蹺也不敢踩了,炮仗也不敢放了,本來是熱火朝天,卻一下子變成了鴉雀無聲,數百道目光都聚集在那個宛如閑庭信步而來的大漢身上。

有十幾個壯丁覺得臉上掛不住,紛紛拿起了刀槍,攔在了晁蓋的麵前。為首一人壯了壯膽子,色厲內荏道:“晁蓋,我西溪村是你說來就來的地方嗎?識相的趕快掉頭回去,要不,休怪我等刀槍無眼!”

“東溪村、西溪村隻是一溪之隔,也算是鄉裏鄉親,今日乃是西溪村立塔鎮妖的大喜之日,晁某怎能不來湊了熱鬧?”晁蓋臉上依然帶著微笑,竟然視眼前的棍棒刀槍如無物,徑直往青石寶塔走去。

“站住!站住!再不站住我們就要動手了!我們真的就要動手了!”眾莊丁舞動著讓人眼花繚亂的棍花、棒花、刀花、槍花,卻不能阻住晁蓋那一往直前的腳步,反而懾於晁蓋的氣勢,隨著晁蓋前進的步伐一步步往後退著,其中一個莊丁還被石頭絆了腳,變成了滾地葫蘆,讓周圍的西溪村民想笑又不敢笑。

西溪村李保正和那僧人正端坐在青石寶塔下,見晁蓋如此陣勢,不由臉色一變,向那些快要退到自己身上的莊丁喝道:“一群沒有的東西,丟人現眼,還不與我退下!”眾莊丁如蒙大赦,慌忙退到了一邊。

李保正站起身來,迎著晁蓋而去,皮笑肉不笑道:“晁保正不請自來,在下有失遠迎,失禮之極啊!”

李保正沒有想到晁蓋反而大馬金刀往剛才他所坐的太師椅上一坐,朗聲道:“李保正沒有遠迎並不算失禮,想立塔把惡鬼趕過溪去,才是真正的失禮之處呀!”

“晁蓋,你想怎樣?”李保正被晁蓋一語道破心機,不由惱羞成怒起來。

“李保正,你我相識多年,你應該非常了解晁某的脾氣。”晁蓋虎目一瞪,一字一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