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妮是個典型的上海女孩.外表時髦,內裏聰慧;看上去嬌滴滴,實際上頗能吃苦耐勞.
梅蘭妮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她父親是湖州人,母親則是蘇州人.
她的外婆是蘇州刺繡研究所的大師級人物,擅長緙絲和蘇鏽,至於雙麵繡,那隻是小兒科的玩意兒,梅蘭妮小時跟外婆學刺繡時,就是從它入手的,用它來練習針腳齊嶄.
她的父親則是出身於湖州農家,隻身來上海讀書,之後,工作,成家.兄長和父母住在湖州,家裏靠養蠶,養珍珠,蓋了新樓,買了汽車.相比她的大伯伯,她的父親隻是中醫大學的一名教授,上上課,看看門診,收入也很清水,在舉國向錢看的年代裏,他是少數的淡泊人物,弄些雅事修身養性,靜心的做著學問.
她的母親是典型的上海女人,崇洋媚外,從梅蘭妮的名字就可看出來了,那是來自於
裏的南方精神領袖,梅母最愛的人物了.
梅母雖是職業婦女,持家很有一套,花小錢,做大事,而且還要別致,這是上海家政的中心內容.比方講,一套窗簾,別人用了一百大洋,而你隻花了五十元,並且看上去還美觀.這就是成功了.說穿了,就是DIY的成分大些,還要加上審美情趣高.
梅蘭妮就是在這樣的家教中長大.梅蘭妮和母親一樣是學機械專業.由於梅蘭妮的外祖父,是傑出的木匠,專做古典蘇式家俱.所以,梅母和梅蘭妮也會擺弄些小木器活.梅家家風是女人挑大梁的,家裏的修修補補都是女人當主力,男人嗎,那水平隻能當助理.
上海近二十年來突飛猛進,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把整個城市撐高了,把人心也撐浮了.人人都忙於耙分(賺錢).對於梅爸這種悠閑的態度,梅媽就極有意見:你倒是搞個專家門診什麼的,也為家裏耙些分來!
梅爸不屑:你以為那專家門診那麼隨便能開啊!那是要多方經營的.
那你倒是也經營經營啊!
醫生看病是講究個真才實學的,名利心那麼重,能看得好病嗎?
說著說著,兩人就起了摩擦.
這時,梅蘭妮和她的弟弟就要救火了.
梅蘭妮的小弟,梅逸平(這應該是梅父起的名吧).小了梅蘭妮整整十歲.也是一個傑出的時代時髦青年,整日折騰著時代最新的電子產品.未來的IT精英.梅蘭妮的電腦,手機全得拜拖他幫著安裝,升級.
梅蘭妮大學畢業後,進了紡織機械研究院工作,考外語,評職稱一路走來.工資不算高,但梅蘭妮賺外快的本事大,她的緙絲作品,被觀前街上的‘專家‘們做舊後,當作古董"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買給了假古玩愛好者.所以她的荷包也是蠻有些分量的.
梅家雖是小康,但是溫馨,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梅母在股市裏賺了一筆錢後,毅然退出,並用那些錢買了兩套房子,一套是女兒的,一套是兒子的,上海老閥人,結婚,房子第一,沒房什麼都別想.所以,停止分房後,梅母就做了買房的決定,這個決定,過後看來,是非常英明的.兩套房子平時租了出去,租金也是一筆收入.
梅蘭妮喜歡和父母住,他們家的房子是梅爸單位分的,四室兩廳,房子裝修的很好,客廳裏是歐式家具,梅爸的書房裏是中式家具.梅母把家裏打點的很好,家居非常舒適,梅蘭妮沒有一點獨立的意識,理所當然地住在家裏啃老.自己的錢存起來.生活條件好了,眼界也高了.人家介紹男朋友,她就很挑剔,不是這點不好,就是那裏不行,有時,梅母幫著挑剔.前前後後也相過六次親,一次都沒看上的.
梅父看不過去了,一次對梅媽說,"你就幫著女兒作吧,早晚把她作成老姑娘."
梅母說,"怎麼是作呢,我在幫女兒把關.就這麼一個女兒,你希望她隨便嫁了.你真要幫忙,把你們醫院裏條件好的醫生,介紹幾個來到是真的."
梅爸說,"我們可不敢給你們介紹,你們這麼挑剔,我介紹的你們哪裏看的上眼.真正條件好的人對女人的長像要求高,人品好的,你們對別人的條件又不滿意."
就這樣,梅蘭妮成了剩女.這個時代當剩女也是件時髦的事,象梅蘭妮這樣有吃皇糧的工作,有膨脹的荷包,有舒適的家庭,誰願意早嫁,伺候老公,還要到婆家看人臉色.
俗話說,"哪個少女不懷春".
梅蘭妮不是沒有過青春年少,可是加不住梅母從她十歲起就對她進行婚姻的經濟成本教育.怕她和同學來往多了,難免對其中某個小子日久生情,便自小送她去蘇州過寒暑假,讓外婆教她緙絲,刺繡.梅父開始對女兒也抱有希望,教她彈箏,書法,圍棋,多年後,梅蘭妮的箏就隻能反複彈那幾曲簡單的曲子.書法方麵,隻限於把字寫方正了.至於圍棋,從一開始讓她七子,進步到讓她六子她還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