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須知】

新文的名字確定為《變魔之呂術真傳》

【湊字數】

起初我到烏托西比,隻是為了在巫醫大學學習。至於玩,我連校門都沒出過,就更別說參觀魔物館什麼的了。可以說,學校組織的這次活動讓我第一次見識到了校園外的烏托西比。

巫醫魔物館是免費參觀的,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巫醫”這個詞的來由。聽完學長講解後才明白,所謂“巫醫”,是指烏托西比的魔導師、南派牧師、鮮血祭司、煉藥師和煉金術士。由於他們擔負起救濟眾生的重任,故以“巫醫”著稱。

不過班上的同學對此並不看好,大概是因為多數人在修習魔法時沉溺於符號表麵的意義,漸漸對新鮮事物失去了一些必要的興趣,所以在聽到“巫醫魔物館”這個顯得並不光鮮亮麗的名字時

,臉上大都沒有什麼期待的神色。而我則是因為害怕要寫那硬性規定的一千五百字文章,心裏暗自填入了不樂意的石子,但這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就隻好硬著頭皮上了。

剛好我隔壁宿舍一同學前幾天弄傷了腳,老師允許不用參觀。於是有同學自嘲著說道:“我頭好疼,不知道能不能不去參觀。”

當然也有人頗為有趣地接上了他這句話,“可以啊,那就憑空寫出一千五百字的文章吧。”

就這樣,我們的隊伍拉著略帶僵澀的笑臉庸庸散散地走過了兩萬裏長征路,並最終拖著沉重的步伐會寧會師。

按照章程,參觀的班級要在門口拍照作為留念。在這之後,我們才一個緊跟著一個進入了魔物館大廳。

而那些大同小異的手機,端在一張張埋下的麵孔前,無意中將安檢門弄得嗶哩作響,絲毫無人察覺。

突然地,迎麵吹來的空調風驅走了一路的疲憊,我們才將頭慢慢抬起,注意到了“修魔救世”這四個大字。

這“世”自然是指烏脫西比和烏托西比之外的兩百多個國家和部落。

而當初他們的先祖修魔的原因也很簡單——謀生存。他們都有著不甘貧窮落後、想要改變命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我雖然不是烏托西比人,但看到牆壁上記載的古老的歌謠後,也受到了一些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的感染。

而等我再望向人群時,發現大家都在紛紛地對著角落的一個展覽區拍照,忙得不亦樂乎。

照片的內容,是一個由法器店、煉金鋪、藥材攤檔、精靈商行等組成的墟鎮場景。

這反應了中世紀烏托西比形成之前傳統的流浪法師文化風貌,也是現在過著養尊處優生活的我們所未曾見到過的風貌。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為了幫助先驅適應國外謀生環境,各種為巫醫出國的服務紛紛出現:用人類語音注音的精靈語、獸人語辭典等學習書籍、以及船期預報等等。

做了那麼多的準備工作,先驅們最終向著大海另一邊的陸地進發,碼頭是他們離開的地方。歐歐圖雷便是巫醫先驅主要的出海港。這裏紡製的“海巨鯤”木帆船是去往大洋彼岸的主要交通工具。

走進內部的蒸汽船倉,蠟像還原的場景展現了先驅們橫渡厄運洋的艱幸。這些人、船、物與各種船期表和貼滿各國金礦招工消息的告示欄,共同組成了當年出洋碼頭的情景。

碼頭會經曆風吹雨打,而停靠的船舶則在歲月的故事裏不斷變化……

【再重複一遍】

新文的名字確定為《變魔之呂術真傳》

【真的是在湊字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