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鬆了警惕,用更多的心思欣賞並期待著李未央接下來的表現。
李未央卻是真的融入了戲裏。與其說她是在替自己的未來鋪路,倒不如說她在替如幻質問叱雲南:“就算你得到了全天下又怎麼樣?你說你不再是叱雲南,你騙得了天下人,你騙得了你自己嗎?你隻不過是想證明,你放的下一切,你不會回頭看過去。但是,沒有人可以逃開過去,你確定你可以忘掉如幻嗎?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如幻會死,而你為什麼沒有去救她……”
這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叱雲南心煩意亂。他中毒已深,這麼久以來強行保持著理智和拓跋餘對抗,他的精神也有倦怠的時候。他忽然激動的問道:“我去了!是她沒有等我!她不聽我的,都是因為你!我的如幻,她死的好慘呐!你們都該給她賠葬!”
最後一句說完,他又燃起了渾身的殺氣。這令拓跋餘戒備起來,想要把李未央拉回來,卻不想李未央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離叱雲南很近了。
李未央居然自己奔向了叱雲南,而叱雲南從袖中掏出一支玉笛,並且看似毫無音律的吹奏起來。那些在地上趴著的影士應聲全部爬了起來,殺得禦前侍衛們措手不及。
李未央跟著叱雲南他們退入了宗正府的密室。確切的說是,是李未央自己引著他們進去的。
拓跋餘率先帶著人追了進去,而當他跨入敞開的密室的瞬間,石門又自己合上了。
一代梟雄,最後居然敗在了一個女人的手上。他在黑暗裏,閉上了眼睛,明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卻擋在李未央的麵前。叱雲南的劍隻穿過了他的胸膛,而他用最後的力氣握住劍身,不讓劍再前進一點距離,以免傷到李未央。
屬於他拓跋餘的時代,就這樣落幕了。本來,就算他今晚殺了叱雲南,朝政也會落到閭氏的手中。沒有權勢,他寧可死。隻是,他本來是可以繼續和那些人鬥下去的。但當他看到李未央有危險,便什麼也顧不上了。
他死前,還不忘對叱雲南說:“若想救活李如幻,未央不能死!”
慶陽子在離開忠武堂的時候,告訴了拓跋餘他在靜懿宮的永巷裏找到了如幻。
置之死地而後生,如幻才是用來對付叱雲南最好的武器,前提是要李未央的性命為祭奠才行。
拓跋餘怎麼可能答應這樣的事情呢?他寧可冒險和叱雲南一戰,哪怕是麵對叱雲南那些隱秘而強大的影士。
“你說什麼?給我再說一遍!”叱雲南含著一口鮮血大喊著,把拓跋餘從李未央的身上扒開。因為不敢置信拓跋餘說的能讓如幻活過來的話,他心血一湧,加劇了毒發!
而拓跋餘,已經死了。
【四】
曆史永遠不會因為死亡而終結,它隻會不斷重複著悲劇上演。
過了一夜,盛極一時的叱雲家覆滅了。叱雲南的勤王之師,因為主帥之死,退守平城以外。從全國各地湧來的大魏老姓,聚集在毫無防守的皇宮,要向皇太子討一個說法。平城剩下的貴族因為懼怕老氏族們從駐地帶來的私兵,沒有一個敢出來說句話。
當此亂局,有個人帶著魏帝重新登上朝堂,然後關於之前魏帝其實是被人下藥的流言不脛而走。可不管事實究竟如何,魏帝都是不會承認這件事的。因為一旦承認,往後還有誰會相信皇帝說的話。
大魏老姓們從他們之中推選出一位聯盟宗主,姓蔣,名南。此人,不但更深得這些老氏族的支持,還收複了在平城之外蠢蠢欲動的叱雲大軍。魏帝授予其大魏兵馬大司馬的職位,官居一品。接下來,魏帝又將朝堂上空缺的官職,分配給聚集在平城的老氏族們,終於平息了老氏族們的憤怒。
而後,似乎為了取得平衡一般,閭氏一族被大規模重用。閭昭儀被冊封為貴妃,慶陽子除了是國師,還另外賜予了一座別宮。
但拓跋餘,他卻“病了”。被封鎖的東宮,其實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