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平城的一些貴族眼中,叱雲南已經在謀反了。但是,對於大魏平城之外的很多人來說,叱雲南是他們的英雄,甚至是一位不二明主。
先前已經說過,建立大魏的拓拔氏原先不過是一支遊離在塞外的遊牧部落,之所以可以構建今日盛世,很大程度上是拓跋氏很擅長接納其他外來的種族。在無數的衝突和矛盾中尋找共同的利益,這是拓拔氏在亂世中稱王的重要前提。
可是,當大魏對外擴張的勢頭減弱,一切歸於平靜,國家的財富被最大限度的分配完以後,階級便出現了。
最開始就和拓拔氏並肩作戰的人,不一定可以笑到最後。他們或許因為守舊;或許因為損耗,在和新的權貴鬥爭的時候落於下風;甚至有一些明明強盛一時,卻因為帝王的猜度而徹底消失。南宮氏,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
這些人,是大魏曾經的中流砥柱,如今又處境尷尬。他們,被統稱為大魏老姓。
從涼州到平城,行軍最慢不過一個月,馬子雋卻用了兩個月。
不是他初來乍到,底下人刻意敷衍耽誤,而是因為叱雲南特地命他繞道而行,將分布在大魏朝各地的老氏族借機紛紛聯合起來。
起先,馬子雋很不以為然。因為,這些老氏族中很多的家族馬子雋都沒有聽說過。也是了,他們繁盛的時候,馬子雋都沒有出生呢!
想來,馬子雋自幼在平城長大,馬氏一族也算得上平城新貴。由馬子雋絲毫不將這些大魏老姓放在眼中可以看出,其他的身處權利中心的平城新貴也是如此。隻有叱雲南,一直主張保持大魏開國之處的祖製,維護這些老氏族的利益。譬如,叱雲南自費維持大魏皇宮裏的百獸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叱雲南在老氏族中頗有威望,也就為什麼叱雲軍所到之處,都可以順利通關,。並非僅僅是民間傳聞的,人人都懼怕叱雲南。或許,他們有的人,是真的有懼怕叱雲南,但在這懼怕的背後,其實是敬畏。
而且法不責眾,這些老氏族隻是在叱雲軍經過的時候,沒有阻攔叱雲軍,更加不曾出兵加入叱雲軍。這令,即便通過馬子雋知道了內情的拓跋餘,也拿他們束手無策。
這些老氏族加起來,也是一股足以排山倒海的力量,隻是缺少一個像叱雲南這樣的頭領罷了。若是叱雲南日後反正成功,他們勢必會再度成為大魏的掌權者。畢竟位置嘛,拓跋餘已經替他們騰出來了。
叱雲南何嚐不知拓跋餘在他身邊安插了不少眼線。然而,兵法詭道也!他就是要光明正大的讓拓跋餘知道他要幹什麼,甚至將他的實力徹底暴露在拓跋餘麵前。
他自信可以讓拓跋餘徹底慌亂起來,然後不顧一切得掃除一切障礙,去爭奪皇位,來與自己抗衡。
拓跋餘殺的人越多,留給叱雲南掌權的空隙就越大,叱雲南就可以趁機扶植自己的人上位。
叱雲軍的金戈鐵馬,今夜就要踏平大魏皇宮。
【二】
忠武堂裏,新上任的吏部尚書李蕭衡扯著官服的衣領,似乎很不適應的樣子。
暴風雨前的寧靜,正如這裏的燭火,安然的燃燒,保持著水滴狀的光苗。
他看見,他曾經的名字被安放在了眾多的牌位裏。他隻是撇撇嘴,滿不在乎的樣子,似乎還帶著嘲諷。
“終於,輪到拓跋餘來求我的一天了。”他正想著。
身後便傳來拓跋餘的聲音,“老大人。”
李蕭衡轉過身,隻見拓跋餘鐵甲錚錚,還沒開殺呢,就先紅了眼。他不由的,又想起了當年拓跋餘對他卸磨殺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