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心”的氣場感覺,並不是要在某個具體的人麵前擁有“主人感”,也並非讓你追求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而是在某個特定的空間和環境中,幫助我們發現“我很重要”的標誌。
你當然很重要,但你發現並因此擁有自信了嗎?
主角是怎麼煉成的
1.如何成為職場的中心:你被公司需要,公司便重視你的價值;同事要在你的協助下才能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人們就會尊重你。你隻需做到這些就夠了,但是,現在有多少人可以勇敢地說:“當經濟危機來臨時,我永遠不會被裁員?”
2.如何成為朋友的中心:你魅力四射,是朋友離不開的人,是交際場上最閃亮的那顆星,也是大家平時最惦記的人。當你走近陌生人時,他們會及時感受到你的善意!怎樣做到這一點呢?打動朋友的秘訣在於,成為最棒的聽眾和拯救“雪上加霜”的天使。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他的重要性超過一張1000萬美元的存款單。
3.如何成為家庭的中心:你承擔著最大的家庭責任,在重要的問題上說一不二,妻子(丈夫)和孩子都被你折服,這樣的你家庭關係和睦,幸福指數最高,氣場輻射範圍直達每個生活角落。在親人的眼中,你的顏色是藍色、紅色或使人舒適的淡黃色,而且你味道充滿芬芳!真美,可是要做到很難,這需要付出內心的真誠、交流的技巧和高尚的責任感。
4.如何實現人生的自我:這意味著你需要隨時控製自己。擁有強大的氣場還不夠,要做到心想事成,步步到位,總能解決問題,就要在規劃的期限內循序漸進,實現既定的人生目標。這並不容易,但你如果渴望,就一定能實現!不要當第一個放棄者,也不要使自己成為不計後果的愣頭青!
作為父母,我們常常在腦海中勾畫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形象;而作為自己,我們也會想象在某一個領域內該如何成功。是的,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階段,誰都不能免俗,你和我都一樣呢!職場上應對自如的管理人士,商場上妙口生花的談判高手,叱吒風雲的企業家,深得人心的政治家,出口成章的作家和詩人這真是一種“中心感覺”,俯視天下,誌得意滿,是人生的極致!
但是,這一切需要我們首先擁有很強的氣場,讓對方看到我們,讓目標向我們走近,然後才可體驗到無所不能的感覺。
對一個總能站到中心位置的“明星”來說,那會是一種無可匹敵的力量。當你在某個場合一出現,他們立即被你吸引了,不由自主地被你俘獲,願意聽你說話,向你表達真實的觀點,深入與你交談,並且非常欣喜地接受你的名片,與你建立長期關係!
“這就是中心的感覺!但是不容易得到。”我對傾聽演講的哈佛大學的學生們說。讓他們來一次國家大教堂並不容易,他們覺得可以聽一聽我們的宗旨,然後再決定是否參與推廣我們的“每個人都有吸引力”運動。
事實上,他們隻聽了五分鍾,就決定毫無保留地參加了,因為這對他們也很有益,正好說中了他們在生活中的熱點。這些成長在名牌大學的高傲學子,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最大考驗就是人際關係。隨後,他們中有超過80%的人說自己在交際場上不受重視,有時一句話還沒說完,對方已經轉身走開。
這是多麼嚴重的羞辱!為什麼讓別人在自己跟前停住腳步這麼難?更不要說大聲地喊出“我是中心”。自己的魅力根本不足以吸引別人,氣場就像一支即將沒電的手電筒,微弱的光線隻能照到腳下的一小片土地。當一個人陷入這種境地時,我想他可能心都碎了。連續的此類打擊,一定會讓他喪失自信,漸漸染上交友恐懼症。
卡耐基曾說過,一個成功者,他的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際能力卻占到85%。也就是說,人際關係的和諧,交往本領的高強,是這個社會判斷成功者的重要標準。但這一切的基礎都源自一個人的氣場,強大的氣場才能讓你如魚得水,始終在一個特定的空間居於中心位置,每個人都以你為中心。至少你很重要,不會被邊緣化。
大聲說:我是中心(2)
“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我們為哈佛大學的天之驕子們列出了三項基本建議。他們可以不用參加殘酷的“3秒鍾陌生人”遊戲,但一定要做到這些簡單而基本的要求,否則就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是否會在將來受到交際對象及目標的重視!
第一、學會推銷自己。
成功地推銷出去自己,是你的氣場得到證明的前提,也是在人際關係中站穩腳跟的基礎,所以你要有自我推銷的意識和勇氣。一定要主動打開心門,不可坐在房內等待上帝駕雲而至。這個星球上有60億人,別指望上帝能發現縮在房中的那個渺小的你!
第二、勇敢說出“我對你很重要”。
如果你毫無價值,蒼蠅也會疏遠你。這是現實的世界,在實現“我是中心”之前,先讓自己證明“我對你很重要”。如果能實現這一步,你往往已經實現了掌握人際交往的主動權,你的氣場已經開始閃閃發光,吸引著對方主動向你靠攏!如果做不到呢?對不起,請先靠邊站!這是一個以價值取人的社會,而不是我們的浮誇大口,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有利用價值的人才有推銷自己的資格,他的氣場才會呈現出閃亮的顏色。
第三、現在就走出去吧,融入主流社會。
你是什麼時候習慣集體生活的呢?在學校、社會還是公司?當你接到一個活動邀請時,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就這個問題,我們做過詳細的調查,最終發現,即使是喜歡交際的美國人,他們在初次接到邀請時,心中有時也會忐忑不安。他們會擔心:我到那裏會受重視嗎?在那個場合,我能做到完美無缺嗎?如果沒有做到最好的信心,有時就會選擇回絕或者草草應付。
融入主流社會的心理障礙,也就是偏於羸弱的自信心,是很多人無法產生強大氣場的主因,也是他們始終找不到主角的“中心”感覺的緣由!因此,利用一切機會,多參加集體活動,與更多的人接觸,是漸次培育氣場的最好辦法。隻有遊在一群魚中間,才能發現自己的個頭到底有多大。如果隻是呆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裏,每天享受親人和朋友的客套話,你就會慢慢失去對自己的真實判斷;最後當你麵對殘酷的現實社會,你將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隻是邊緣角落的一隻小蟲子,連做失敗者的資格都沒有!
主角不是出頭鳥
現實生活中,即便是哈佛這些精英的表現也讓人擔心:他們通常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具有強大的攻擊性(無論是思想還是宗教習慣)、不合群卻又到處出頭(喜歡待在研究室,美其名曰這是事業,然後對任何事都指手畫腳,仿佛隻有他能夠解決)、女性化傾向嚴重(喜愛中性化打扮,視無特點為個性)因此,當我請帥氣的班貝爾講解他平時如何與人相處時,他對我的邀請表現得極度反感。
他皺著眉頭,慢吞吞地站起來,使人們看到他的尊容,然後他低聲對我說:“菲爾博士,你能找其他人嗎?我實在不感興趣。”
我並不會因為他的抗拒和逃避就調轉槍口,這正是我要發現的問題,我問:“哦,班貝爾,請告訴我一個有說服力的理由,為什麼你不願意向大家談談你的看法?”
“我很累,而且不知道該說什麼。”
看,班貝爾的理由是多麼蒼白無力,像極了美國人的外交辭令。他的潛意識在告訴我,他不願走到這麼多人對麵,向一群陌生人展示自己的內心。他寧願縮在後麵,包著脖子,隻露出兩隻眼睛,來看看我們都在幹什麼,然後回家獨自琢磨,伺機一鳴驚人,管點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