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大喜啊,珍妃娘娘產下一位小王子。”小太監跑的飛快,差點摔倒在堂前。
“果然如國師所言,產下一麟兒,快,抱著隨我去見國師。”皇帝兩鬢有些斑白,舉手投足卻都給人一種極大的壓力。
陰暗的房子裏隻有一豆燭光,搖搖曳曳,四邊窗子都用黑布蒙著,威武堂皇的深宮大內竟有這樣一間屋子。一個人形佝僂的曲在床邊,就像觀者的心,搖搖欲墜。這時一聲“皇上駕到”還隻喊出前兩個字就被壓了下去,床上的人兒隻哆嗦了一下便不再動彈。“國師,你身體感覺如何了,果然如你所料,快看看這孩子吧。”床上的人睜開昏黃的眼睛,哆嗦的雙手還沒碰到孩子便引發了一聲大哭。“皇上,三王子靈氣衝天,有歧路之弊,有早夭之詔啊,這是老奴最後一次。。。批命了。”皇上立即把孩子丟給太監,不顧身份的撲在床前,“傳令下去,全國大喪三日。”
三日後,皇上望著抱在珍妃懷裏的孩子,左看右看,久久難以決斷。“國師說這孩子容易走上歧路,以後就不要讓他接觸到修真了,就以歌為名,把他留在我身邊吧。”大陸人口千萬,其中能修仙修法者不足千分之一,往往有這個天賦者被各個勢力如傳人般培養。在大陸上,修真這條路被一代又一代的孤獨者開創終於形成一部總綱,分為築基、化氣、化神、還虛、合道五境,各個勢力有自己的修煉法門,殊途同歸。其中總有部分天才生下來長到十歲左右就可以直接跳過築基進入化氣境了,化氣境的人神清氣爽,精神飽滿,邪物自主退避,真正走上了修真這條路了。洛歌出生的時候靈氣衝死了本來就壽命無幾的國師,自然是這類天才之一,隻可惜,此生要與修真無緣了。修真之路千變萬化,道法自然,總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人以武入道,有人以書入道,成為一方高人,得以青史留名。自古長生是每個修道之人的心願,與天地同壽,不束縛與時間之下。但是記載中有修道者樸南子修道臻至化境,最終也隻是活了一百十年而已,各地也都有歌謠傳出:莫修道,莫修道,道未成,頭白了。時光匆匆,一輩子眨眼而過,不修道也未嚐不是一件壞事。
楚國以洛為國姓,洛皇膝下有三個兒子。皇後早亡沒有留下太子或者公主,洛皇也算是重情之人,之後便沒有再立皇後,隻有華妃和珍妃陪在身邊。華妃娘娘誕下兩位王子,大王子國師批命二字:長城。以威為名,年方六歲。二王子國師批命二字:臥龍。以龍為名,年方四歲。好在王子們都還小,身體各項沒有到達修道的標準,隻是讓他們跟著修道的前輩,聽他們講一些奇聞趣事,打打身體的基礎。皇上允許他們在宮內玩耍,不必避諱。楚國的四周有四個國家,分別是羌、石、北武、耶丹。石國早有與楚國王室通婚的習慣,兩家互結秦晉之好。北武國處東北部被天塹山脈與四國隔開,國內尚武之風盛行,王室以武為姓。耶丹和羌是兩個草原上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民風彪悍,與楚國對立,三國經常發生小戰爭,沒有和平相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