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翻臉(1 / 3)

太佛山是太佛山脈的主峰,整片太佛山脈坐落在大千境中,連綿百裏,山勢起伏不定,太佛寺所在主峰更是一絕,山勢奇異:凸若寶劍刺天,橫若孔雀開屏。實在是一處難得的修真仙境,踏入大千境後,便能看見太佛寺的玄元寶殿以及鎖妖塔綻放的金色玄光,兼之隨風飄渺的念佛梵唱,如絲如縷不絕於耳,讓人不由得心生向往。

太佛寺追溯源頭乃是太古五宗的天佛宗。於七百年前分裂出天佛宗,是九州大陸第二個分裂的宗門——第一個分裂的宗門是“無極劍宗”,是傳奇仙人“無生真人”於中原大陸西北角靈魎境之中創立,當時天下轟動!

隨之第二年,“千葉佛”玄元偶然從佛經中得知上古隱秘,原來上古佛宗有一分支,隻是最後因某些原因滅絕,遂不曾記載在冊,玄元欲尋得這處分支,於是帶門下弟子,脫離天佛宗,前往佛經中所記載的分支所在——中原西南角蠻荒之地,並排除萬難創立太佛寺,而後曆經七百年傳承,太佛寺佛修之道已然自成體係,基本脫離天佛宗的影響。

但沒人能想象到,當年太佛寺開荒大千境之艱難,甚至一度瀕臨滅門。

玄元及門下弟子初達大千境之時,發現境中蠻荒而原始,古樹參天,異花遍地,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可能就是散發毒香的猛毒之物,一朵瑰麗無比的奇花,可能是會發射毒針的死神,且大千境內,空氣中瘴氣氤氳,五顏六色的瘴氣因地域而不同,多含劇毒,而原始古林中暗無天日,樹林草叢三步一毒蛇,五步一妖獸,上古蠻荒異種亦不少見,相比中原大地,環境之惡劣仿佛阿鼻地獄。

為了肅清境內,“千葉佛”玄元帶領的一百三十六名實力高深的徒子徒孫死傷過半,且絕大多數死相淒慘,甚至死無全屍,好在這些弟子跟隨玄元多年,佛心堅定,才不至於崩潰。玄元帶領弟子,深入境內三百裏,才終於找到佛經中記載的靈山,為了拿下那座上古靈山作為為根基,不惜與六大妖皇死戰,餘下弟子幾乎盡隕,玄元重傷,太佛寺元氣大傷,瀕臨滅門。

好在全仗“千葉佛”玄元生性豁達廣結善緣,闖出天佛宗的那一戰也是奠定了太佛宗的底蘊,是以立宗之初並無人前來尋釁,反而得到多方幫助,七百年來,太佛山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曆代方丈兼宗主亦是勵精圖治,生怕墮了宗門威名,太佛宗因此屹立不倒,威名遠播,香火日漸鼎盛,勢力與實力發展至百年前已隱然可以比肩上古五宗,而其宗門所在的大千境,更是隨著不斷地擴張,成為了大陸第十一境——第十境是“無極劍宗”宗門所在的昆侖境。

除了傳奇佛陀“千葉佛”以及曆代的英傑,值得一提的便是太佛寺的標誌建築——“鎖妖塔”。

相傳,在肅清太佛山之後,玄元本著慈悲之心,並沒有將六大妖皇以及在大千境內收服的各種妖物殺死,而是一一封入上古仙寶“鎖妖塔”之中,但玄元擔心死後這件上古仙寶無人能控製,如果萬妖脫困而出,那必然是一場大浩劫,於是在臨死前,用一甲子的真元將“鎖妖塔”封禁於太佛寺後山,巴掌大小的“鎖妖塔”一夜之間落地生根,長成百米巨塔,塔身之外一道金黃色的玄光籠罩,玄光極為醒目,暴雨之中千裏之外亦能得見,外界稱之為大千境的第二顆金烏。且每逢子夜,有萬妖衝塔的景象十分震撼人心,但凡見過之人,無不感慨有加,瓶頸多年者觀之亦多有突破,久而久之,太佛寺後山竟然成了大陸有名的絕景之一“萬妖觀”,天下修者紛紛慕名而來,但求一見,以至於這座“鎖妖塔”竟然代替“玄元寶殿”成為了太佛寺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