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青山之巔,具一人家。此處仙氣繚繞,風和日麗,不得為一個好地方。
此山下具以村莊,莊中約具人家二十。
近來,據莊中之人所傳,此山頂屋中居一少年,曾有幸窺得其麵目,言:“此子望去頗具靈性,質輕靈,莫非是個神仙?”
神乎其神,不可謂不怪。
傳聞,京中漢城少公子,欲來此地觀探,捉拿其窺得真麵目。意欲何為?從此名揚四方,豈不美哉?
---------------------------------------------
在青山之頂,有一棟房屋,煙竹為牆,梓草為頂,自然又不失仙氣。隱此山中,似仙人居所,引人欲一探究竟。
離近了看,便可以看到一絲絲遊離的霧氣自東窗進入屋中,又從西窗鑽出,夕陽的映照使其更加迷幻,桃源仙境也不過如此。
夕陽穿過青山頂上的奇木怪石,洋洋灑灑的投入屋中。
此時所見,屋內僅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箱及幾盞油燈罷了,清貧簡潔。
雖說簡潔,卻又一塵不染,井井有條。由石塊鋪砌而成的地板在夕陽下顯出一片光滑的磨痕,顯然此屋有人居住。
山雀的聲音隨著夜幕的降臨,漸漸開始變得清晰。偶爾也有幾聲悠長的蟲鳴附和著,勾勒出一幅山居夜景圖,是那麽和諧美好。
“咚——”一道聲音打破了夜的寂靜。
隻見,茅屋院中不知何時多了一白衣少年。此時正揩著汗卸下背上的木擔,擔上的水桶隨著少年的動作,濺出三兩滴水,不偏不倚正好落到少年腳邊,打濕了幾株不知名的小草。
看這少年,一雙劍眉,顯得銳氣逼人,眼睛大而有神,洋溢著純淨、孩稚的氣息,高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儼然是個翩翩少年郎。
隻見這少年放下擔後,費力的抬起水桶,將桶中的水倒進院中一瓷缸中。
當少年倒完桶中水後,擦了擦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望了望已出現星星的天空,喃喃道:“已過三天了嗎?為何那種感覺未消散,這該如何是好?”
未了,轉身走進屋中。
隨手點燃一盞油燈,放到木桌上。待整個屋子都被照亮後,少年舉步走至木箱邊。抬手打開木箱,在其中翻找一會兒,然後從中拿出一物,赫然是一本古書。
走至桌邊,移了下木凳,隨後才正襟危坐,在油燈昏黃的光前津津有味的念起書來。
但見其單手舉書,待手酸後便換另一隻手,如此過了幾個時辰,少年終於不敵勞疲之苦,趴在木桌上熟睡起來。
即使在夢中,少年仍握緊書本,沒有一絲鬆懈,隻是呼吸漸漸平穩起來。
夢中——
“天帝,吾何錯之有?吾聞世間凡人疾苦,助其安居樂業。你為何要拿吾?難道是你看不慣嗎?哼!”一白發老者嗤笑一聲,看著盤龍座上之人。
“子和,你違背世法,凡人何來修仙!如今凡人愚鈍,受魔界之災,怎是天界的事!如今你擅自違反法則,開通凡人靈脈,朕怎可饒你?”
盤龍座上之人如此回答,倒是顯得淩然正氣。
“哼!凡人愚鈍!凡人愚鈍!我們仙難道就不是人修煉而成的?以吾看,你恐是怕凡人中出現強者,搶了你這個帝位罷了!”那被天帝稱為子和的人仿佛嘲笑似的,抬頭望向天帝,道。
待子和言罷,天帝便猛地站起,恐怖的氣勢一掃而過,不屑的說道:“怕?朕何嚐會怕?我天帝立足神界數萬年,怎會被小小凡人所超越。”至於所言真假,無人可知。
“子和,朕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你,因你為神界作出貢獻,又是朕的好友而包容你,你怎就是不能明悟呢?”天帝恨鐵不成鋼,悲痛的說道。
“也罷,也罷......既然你不懂悔改,那便讓你經曆一番磨難,你終會知道的......朕下令!因龍娿冥頑不靈,違背天地法則,且不知悔改......”說到此處,天帝仿佛還在猶豫般,停頓了一下,隨後歎口氣說道:“將其貶為凡人,封存所有記憶,降下磨難,至其明悟,可還仙格!”
言罷,便有幾名天兵來到此處,抬起失去法力的龍娿,到了一座小亭後,便絲毫沒有猶豫猛地將其丟入亭中一口青銅鑄成的鏡中......
----------------------------------------------
“呼——”趴在木桌上的少年猛地起身,因力道太大,凳子被餘力絆倒,少年也是一個踉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