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已經很久沒有這麼好好坐下來想想自己了。
大概一個多月之前,有個朋友對我說:我發現你現在寫的字和上次的不太一樣。我當時給出的回答是:上次寫的時候比較認真,而這一次是隨手寫的。今天突然想起來,我確實這段時間心態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是的,我變了,世界變了!
今天在讀羅伯特.穆爾齊的《沒有個性的人》時,突然被一句話給觸動了
。“從遊牧時代的人們需要記住飼料場。而為什麼人們碰上一個紅鼻子便籠籠統統地滿足於曉得這鼻子是紅的,而從不過問這鼻子是哪種特殊的紅色。”其實大多時候都不會對一件事物深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知道事物的相對實用價值(即對事物價值的自我判定)所以我們僅僅隻是滿足於低層次的需求。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不太了解什麼內在需求之類的,我們普遍都隻會把視線放到眼睛看得到的地方。我們總是太過於在意那些名人的所作所為了,大到生老病死,小到咳嗽感冒。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忙的不可開交,噓寒問暖。試想我們是否有必要做到這種地步呢?我們身邊的人是否得到過你這種程度的關注呢?你可以提前得知偶像的行程,大老遠的跑去接機。那麼,當父母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下班時,我們是否會遞上拖鞋,倒好茶,飯後是否會主動洗個碗呢?我不是否定所有的人,隻是就我生活的圈子裏,基本每個人回到家都不會做。就算有,也是偶爾。
我對追星並不反感。我也追星。隻是我們追星追的是什麼?就我們最常見的娛樂明星來說,大多數人都是衝著顏值去的。很正常,因為人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印象都是顏值。隻是就追星而言,程度淺的話,顏值控絲毫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要深追的話,就沒必要這麼在意顏值了。我們要更注重內在涵養。對於我們來說,其實顏麵不過就是一件外衣。有的人把外衣脫下來,裏麵都是肉,而有些人則隻剩下骨頭了。外表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內在則是感染人的存在。當我們的閱曆到達一定的程度後,我們會發現人身上散發的內在品質才是最吸引人的存在。等到我們把看到的和被感染的融會貫通之後,我們才會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死相依,相濡以沫。
生活,這兩個字在我眼中是怎樣定義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活著。我一直很難理解那些輕生的人。沒錯,每個人的生命軌跡不同,生活條件不同,但這並不是他們選擇死亡的理由。每個輕生的人都是這個世間的罪人。放棄了親人,朋友,職業,修養,選擇一種極端的方式逃避,如果說人死之後會有天堂和地獄之分的話,那麼這些人是一定會下地獄的。讓周圍的人因為他而陷入悲痛和思念之中,讓事因為他而停滯,他們本身已經背滿了業債。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們需要富有生命力的活著,我們要一筆一劃好好的寫完這人生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