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山脈氣勢磅礴,高聳入雲,坐落於中洲,山脈自南向北綿延幾百裏,蜿蜒盤旋於崇州城和平陽城之間。自此山脈又流出兩條大河,一條從山脈北部向東流出,環崇州城而過,名曰白河;一條從山脈南部向西流出,環平陽城而過,名曰黑河,從高空看來,二河呈合抱之勢。
起先,陰陽山並不叫此名,而是一千二百年前到此開宗立派的風易祖師所命名,說起這位風易祖師,可謂一個奇人。早年間,他本是一個挑腳商人,年近六十卻仍孑然一身,窮困潦倒。在五十七歲那年,他挑著扁擔,路過陰陽山,見此地一山兩河兩城暗合陰陽之勢,不禁拍手稱奇,又見這裏奇峰怪石嶙峋,水清木秀,實乃一處福地洞天,當下他便主意不再漂泊,在此終老。
老人每日漫步山穀,采摘野果、手捧甘泉,居於草廬,似閑雲野鶴一般,倒也愜意。可好景不長,凜冬轉眼已至,大雪封山,食物斷了來源。饑寒交迫之中,老人自忖在世間了無牽掛,故坦然赴死,蹣跚至茅廬之外,於崖壁前跌坐入定。
過了不知多久,老人悠悠轉醒,驚覺自己仍存活於世,不免悲喜交加,正待他要起身時,隻見麵前的崖壁上鐫刻了兩行字,上句”陰之陽倚“,下句”陽之陰伏“,仔細看左側還有一行小字“陰陽墟裏歎陰陽”。老人不知是誰在這刻下此字,卻正中下懷,霎時間心中難以自持,失聲痛哭,此時那石壁好似懂得老人的心酸,”轟隆隆“的震動起來,直震得昏天暗地,鳥飛獸逃。良久,石壁才漸漸停歇,老人也重新平複下來,睜眼一看,石壁經剛才的震動,露出一個三角形的洞口,不大不小,僅容一人通過。老人好奇進洞查看,竟在洞中尋得一本名叫陰陽卷的古書,上麵記載各種陣法口訣,有移山填海、摘星探月之能,實乃神仙妙法。
老人得此一書,索性拋卻一切雜念,潛心修習,曆經十五年,終得大成,此時,盡管老人可憑一身本事獨步天下、遍享榮華富貴,但早已厭倦世俗的老人,不想離開這方水土,遂決定就此開宗立派,名曰陰陽墟,山為陰陽山,自號“風易老人”。
說是宗派,其實師徒隻有三人,這兩個徒兒是風易老人在山下撿回的孤兒,從此他們既像師徒又似父子,三人相依為命。過了不知多少年,某日,風易老人突然將兩徒弟叫至床前,自言時日無多,即將離世,又言前日卜卦預言,算得在五百年之後將有一場神魔浩劫,告誡兩位徒弟早做準備,遍收良材,以渡蒼生。二位徒弟磕頭應下,老人閉目仙逝。
之後,師兄弟並列掌門,二人廣收門徒,自身更勤加苦練,隻一百來年,陰陽墟人數激增至三千人,加上兩位掌門才能卓越、善於管理,不久陰陽墟就一躍成為中原大地的有名的正派。又是五十年過去,這年中元深夜,地府鬼門大開,不料正開在陰陽墟山門之內,兩位掌門攜眾弟子竭力抵擋從鬼門衝出來的無數冤魂惡鬼,最後雖然成功關閉鬼門,但兩位掌門並十位長老全部戰死,外帶損失一大批精英弟子,僅剩五位資曆較老的首席弟子強撐門麵,陰陽墟一天天衰敗下去。
正所謂盛極而衰,衰極而盛,兩百五十年後陰陽墟終於出了一個亙古奇才,後人稱之為笑笑真人,此人本來是陰陽山下崇州城裏的一名小乞丐,某日,陰陽墟第三代掌門下山尋找藥材,見鬧市之中一個小乞丐笑臉盈盈的看著他,甚是喜歡,便將其帶回山上做書童,取名笑笑,每日教他讀書寫字。哪知笑笑雖瘋瘋癲癲卻是個修道的奇才,僅每天看著掌門練功修法便已學會了七七八八,被掌門發覺後破格收入門下做入室弟子,不出三年,便已遠超掌門及各位真人,晉升真人。
某日,笑笑真人忽然抄起毛筆在太極殿白色的牆壁上塗抹起來,其他人正待要阻止時被掌門攔住,隻見笑笑真人畫出一個個小人,姿勢千奇百怪,眾人都看不出畫是什麼,掌門看了一會後卻大喜,命人趕快臨摹下來,封裝成冊。原來這就是笑笑真人從陰陽卷悟出的內功心法,此本心法一出,所有弟子星夜修煉,不出二十年,精英弟子人數竟遠超當年。又過了數年,掌門陽壽已盡,臨終之前卻並沒有將掌門之位傳給笑笑真人,而是傳給了行事沉穩的無量真人,笑笑真人則被封為護宗長老,行事不受掌門製約,隨後老掌門溘然長逝。
就在老掌門逝世當晚,陰陽墟後山衝天而起一條百米彩色巨蟒,那長蟲全身放著五彩光芒,筆直衝著大殿廣場而來,速度極快,以致眾人反應不及,笑笑真人卻不知從哪鑽了出來,右手高舉,真氣凝聚,形成一把巨劍斬將下來,五彩蟒躲閃不及,竟被斬成了兩段。此事作罷,笑笑真人身形一閃,消失在了竹林之中。這一幕驚得在座所有人目瞪口呆,有的人顯然沒有反應過來。眾人之中有不少其他門派的道友,他們走後不久,當日之事便已天下皆知,陰陽墟一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