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佛道大戰,雎若離助關雲昭消滅波羅佛(1 / 2)

為何關雲昭會有這般奇怪的想法,這是雎若離難猜曉的,所以就把這奇怪的想法歸結於關雲昭想離開自己了,想擺脫自己了,隻是這樣的話,雖然是違逆天理人倫,可也無法說關雲昭的不是。

現在不是與關雲昭鬧的時候,鬧也無用,請玄母出場也無用,暫且先等著佛道兩家開戰,戰爭結束後再來將此事說清楚吧。否則,關雲昭,我雎若離與你沒完!

似乎是愛戀占據了頭腦,雎若離把佛道兩家戰爭的事都看得很輕,可以說排在腦外了。雎若離每日來看關雲昭練劍,為的就是接近關雲昭,而不是迎戰。

關雲昭的劍法是出神入化行雲流水的,雎若離的假劍法是飄逸灑脫劍氣如霜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劍法要如何共同迎敵啊?且不說關雲昭不願意與雎若離共同習劍,就算願意,那也要練個把月吧?

算了,雎若離心中所想的雙劍合璧鸞鳳迎敵是不可能的,現在隻有看著關雲昭的劍法,努力地想著他的每一招式,再配合這個招式去練出自己的劍法。但願在戰場上能配合地滴水不漏。

這時間一過,已經是一個月過去了,還不見道教波羅佛要開戰,關雲昭有些坐不住了,再等的話,就要等到波羅佛積蓄力量了。所以現在主動開戰嗎?

關雲昭主動開戰也是有理由的,佛教已經日益不得人心了,所傳佛經不適宜人間發展,佛教宣揚的“靜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世不報來世報,滿足現狀”等都是讓人不思進取沉淪於現狀的,已經不符合人間的尋求發展的狀態了。

道教則不如此,道教要求的主要理念就是一個“變”字,“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這是道教的理念,合乎現在人間的發展要求,也是永世可用的理論。

除此之外,佛教裏麵的一塵不變的官員職位,從無更換的體質,還有那些收了錢不幹活,屍位素餐的事,黨派紛爭的事,搜刮常人的事,大肆建立廟宇的事,都是一個個缺點啊。

關雲昭領導的道教已經日新月異了,日益朝著新方向邁步,將三界帶向一個新世界,盛世即將來領,隻差除掉佛教波羅佛了。那麼開戰的理由得選一個吧。

其實剛才那些關於佛教漏洞的事情都是理由,隻是如果讓波羅佛開戰,那就更好了,關雲昭就有足夠的理由將波羅佛滅掉。

現在佛教教徒日益減少,那正是好時機,波羅佛再不開戰,那他手下就無人為他拚命了,他一個孤家寡人也難撐起一個佛教來。等不及的波羅佛決定背水一戰。

波羅佛的理由很簡單“道教關雲昭壓製佛教,不公平”,關雲昭呢,現在是迎敵,那理由就好說了“佛教波羅佛管理不善致使佛教江河日下,波羅佛將責任歸咎於我道教,實乃無稽之談,自己不幫何來他人幫?”。

那麼應戰的口號就是“波羅佛挑戰,孤為保三界太平,應戰”。

戰爭開始,由李佐佑這位總統領帶領所有天兵去贏戰波羅佛手下的嘍囉和尚,還有波羅佛僅剩的那五位排不上號的大弟子。李佐佑一人對付五大弟子。

關雲昭在觀戰,他要等到合適實際才來參戰,現在是在觀看:首先是看數目,道教這邊的兵數與佛教是相等的。

因為關雲昭沒有全部出兵,他想要的就是和波羅佛一對一,將來在史冊上記下一筆,就是關雲昭和波羅佛對戰,不靠兵數多取勝。關雲昭希望李佐佑的兵法戰勝波羅佛手下的兵法。

到了賽點的時候了,兵將們已經漸漸出現了分水嶺,經過李佐佑排練的天兵用變幻無窮的秩序強勢壓倒那些每日打坐的和尚。現在該是關雲昭出擊了,目標直指波羅佛。

剛才關雲昭在觀看戰場,雎若離在觀看關雲昭,看著他的每一個眼神,皺眉舒眉,都在雎若離眼中心裏,現在該是雎若離出擊幫助關雲昭的時候了。隻是要觀察局勢。

“波羅佛你自私自利管理不善,佛教在你手下日漸衰退,害了人間不少佛徒,今日你來進攻天庭,跳起戰爭,看孤斬殺你以儆效尤!”關雲昭的口號如雷貫耳氣勢恢宏。

所有道教兵將都揮手舉拳:“昭君親征,斬殺波羅佛!”

氣場已經勝了一半了,現在要看實力了,現場能與波羅佛一對一的就隻有關雲昭了。剛才波羅佛沒有出手去幫助他的弟子佛徒對付道教兵將,為的就是保存實力來對付關雲昭,他眼裏是“擒賊先擒王”,殺了關雲昭就可讓道教大亂,然後波羅佛趁亂點火。

這是後話,現在要看波羅佛有沒這本事殺了關雲昭。波羅佛是有信心的,但是他也要預防另外一個,就是雎若離,雎若離的實力不淺,波羅佛也無法判斷,而且雎若離現在是一身集聚了兩人的實力:雎若離自己和雎破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