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隻是搖搖頭,沒有說話,康煕把她抱得更緊:你不必理會端嬪的事情,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嘛。你不太介意這個,朕隻要你陪在身邊,就覺得很足夠了。
看你說的,我都快成那市井婦人了,我像那麼小氣嗎?她歪著頭,康煕拍拍她:你可小氣了,不然也不會在這裏鬧性子了。朕剛剛可都聽到了,你不想赴宴了?
我是不想去了。她靠向他身,雙手緊緊地擁抱著他:我沒有生別人的氣,我是氣我自己,我隻是想有個孩子,男孩或是女孩都不重要。我隻想有一個屬於我們的孩子,就這麼難嗎?
就一把劍刺進他的心扉,每次她提起此事,康煕就想起那個未足月的死胎,他永遠沒辦法忘記那一幕。沒有辦法忘記那具屍體,他甚至不敢讓這個胎兒記錄在案,他甚至隻能把他埋在異地了事。
見他一臉地傷神,知他也是無措於安慰自己的字句,想必他的心情和自己也是一樣,所以齊宣強顏歡笑地說:其實你說得對,我就是使使性子,是我錯了。
哪裏!康煕急忙糾正她這個說法,誰都有錯,包括他自己,齊宣是最無辜的。他不失溫柔地說:朕看這樣子好了,以後朕都不翻別人的牌子,就隻要你侍候就好。
被他逗笑了:我才不要呢,整天對著你這個老頭子,多沒趣。
朕就要你對著,來,快更衣,朕和你一起去宴席,你就坐在朕身邊。康煕牽著她走到一套水紅鳳舞褂前:朕看你穿這色好,今晚就穿它去吧。
她卻搖頭,走到藍彩的衣前:我穿這個好了。
紅色,太招搖了。
端嬪雖然懷有龍種,卻未能擠走齊宣的位置,康煕牽著她手進入宴席,還讓她坐在自己身旁最近的位置。端嬪雖也在旁,卻還是隔了一段距離。
恭喜皇阿瑪,今天聽說端嬪娘娘喜得龍胎,兒臣剛好帶來玉觀音一座。在這個人月兩團圓的日子,正好派上用場。
胤俄說盡了討歡心的話,同時命人呈現那座玉觀音。一尊翠綠得透明的玉觀音裝在白絲綢布錦盒裏,被人捧著,徐徐步上,月光下更見其姣潔貴氣。齊宣看著那觀音像,越發覺得眼熟,憶起前些天曾看見胤俄為了同一尊觀音像而與太子的奴才起爭執。當時胤俄刻意撞倒捧著觀音像去見太子的小太監,害他把觀音像摔爛,隨後齊宣還聽到胤俄大聲地笑罵,說什麼太子有的是本事,最喜歡搶人家的心頭好,明明人家是一對,非要拆散來。後來齊宣托人查探,才知這玉觀音原本是兩塊天然美玉雕塑而生,十分珍貴。胤俄早年托人弄了其中一尊回來,現又尋得另外一尊,本是歡興之事。但卻因為太子暗中使橫手搶了去,讓胤俄一場歡喜一場空,怎能叫他不生氣?
如今他把這觀音像呈上,太子會怎麼反應?
齊宣扭頭一看,果然看見胤礽臉上的憤怒,眼看他向那太監頻頻厲眼相向,齊宣大概猜到他的主意為何。今晚既是中秋,端嬪喜訊又傳,康煕如此高興,實在不能有事惹了興致。思考再叁,決定自己做這個醜人,她忽然站起來笑言:哇,這觀音像好漂亮呢,我都有點迫不及待了。她走上前去相迎,大家都為她這個舉動感到意外,樓下一眾妃子都睜大著眼睛觀望--大家都覺得將要有事發生。
而果然不出意料,那觀音像在快到齊宣手中的時候,竟然當堂摔了粉碎!
齊宣也沒有想到,那名太監竟然在交給她的時候,故意放鬆了手力,讓觀音像跌下,別人眼中看來,倒像是她故意虛接造成的。
這真是一個不好的兆頭,而更壞的是--幾天之後,端嬪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