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漸起(3 / 3)

駱其山伸出手,要了剛才胤禟送來的人參細看:好家夥,這可是長白山的人參,你看這腳,總得要個五六十年才長得出來。他搖頭歎氣:這禮,咱們受不起。

那我叫人送還給他。

不,咱們也還不起。

他此時真是兩頭不到岸,怎麼做都是錯,看來也隻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夫人,替我把紙筆拿來,我這個官也到頭了。

老爺,到底發生什麼事?夫人緊張地詢問,雖說朝中有人好辦事,可是身在朝中的苦楚又有誰人知?她把人參放下,為丈夫拿來墨筆:太子的事情不是已經告一段落了嗎?而且後來由兩位阿哥接手調查,也沒你的事,即使秋後算帳,也算不到你的頭上啊。

這你就不懂了。那件事情還沒完呢,皇上雖然把參與的官員處治了,但皇上隻說太子監管不力,當朝庭訓了一頓了事。當中可是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尤其是這些各懷鬼胎的阿哥們,大多都看太子不順眼。我當初好歹是參與此案的調查,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我都知道。現在九阿哥向我示好,除了想要知道那件案子的內幕,將來可以多加利用之外,就是想要拉攏我。他雖然在家中養病,可還是有一些同僚透露消息給他知道,胤禟、胤俄最近到處走動,忙於拉攏京中大小官員,太子身邊的羽毛越來越小,力量愈見薄弱。就連民間都開始傳說,太子為求自保,不惜犧牲下麵官員,讓別人承擔罪責,自己卻安然無事。

事情怎麼這麼複雜?皇上都定案了,大家還是不肯罷手啊?作為一個普通的婦人之家,她不能猜測這當中潛在的陰謀。駱其山苦笑著說:我一生忠於朝廷,忠於皇上,眼下一場大風暴即將席卷而來,我是做不了什麼,隻能退下戰場,也算圓了自己的忠誠。繼續留在朝廷,他自問沒有那個本事保己清廉,阿哥們之間的戰爭就快一觸即發。各人都在招兵買馬,建立勢力黨派,腥風血雨的事情必定接踵而來。

暢春園,康煕除了喜愛這裏的園林設計,也喜歡它沒有紫禁城因過於莊嚴而帶來的窒息感。更甚的,是他發現齊宣在這裏比在紫禁城要開心得多,其笑容更加燦爛綻放。

今年中秋,朕看就在這園子裏過吧,別回宮裏折騰。他算一算時日,也差不多時候過節了。內務府的人候在旁邊聽旨,逐樣記下,不敢有所差池。

叫阿哥們都挪挪地,往年在宮裏總覺得太拘束了點。他一邊交待著,一邊看著旁邊的齊宣:你覺得這樣可好?

好啊,這裏的環境特別適合過節。臣妾總在想,那一排的鬆樹都掛著喜慶的燈籠,湖邊彩光四溢,湖內波光粼粼,再配上那一輪天上明月,一定是幅很美的畫兒。

看她說得喜上眉梢,康煕也覺高興,吩咐人照齊宣的意思辦。外人皆退下之時,他將齊宣圈在側旁:朕叫胤禔去給胤礽傳話,讓他閉門思過,且不準理外間一切事務。

胤禔身為大阿哥,這幾年甚得康煕歡心,康煕還讓他禦前侍駕,受寵程度與日俱增。這對失了明珠傍靠的慧妃來說,是另外一個安慰。

你這次還真的狠下心來好好教教你這個兒子了。

你又知道?他們可都往錯的方向跑呢。康煕就知齊宣最能洞悉他的心意,露出微笑:朕把他擺在孤立的位置,希望他真能夠自省其身,從此好好地做事,不要再犯這些混帳事。

他如果明白了你的苦心,也會......她偶然一個抬頭,又再發現那個鬼魅的身影閃過。

也會什麼?康煕見她停住不說,好奇地問,齊宣以笑掩飾:也會發奮圖強,你放心吧。那個影子,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但她並不打算告訴康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