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情.一個香包(2 / 3)

啟稟娘娘,四阿哥來了。

胤禛來了,快叫他進來。

兒臣給額娘請安,願額娘萬福。

罷了罷了。德妃以自己的兩個兒子為榮,但這大兒子小時不跟在身邊養著。感情上總是較十四阿哥胤禵差了點。德妃總是覺得胤禛冷靜過頭,不及胤禵一般與自己親近。而且胤禵個性較張揚活潑,經常哄得她笑逐顏開。故此,她總是不自覺地偏心胤禵多一點。

都是自家人,兩母子的,這些規矩就免了。她嘴上總是這般說,但胤禛一次禮數也沒有少過。

額娘,今年的葡萄收成好,你可多吃一點。

真的啊?難怪我說今年就比去年的要甜。兒子一來,心情也好了,把剩下來的兩串賞給奴才們食用:你們拿下去吃吧,本宮今天還得留著肚子吃玉帶羹呢。遣走了些人,她對胤禛說:今天你進來請安的時辰晚了點,是太子那邊多事拌著了吧?不過也好,中午就在額娘這兒吃了,省得回府裏去折騰。

兒臣謝過額娘,不過待會兒還得和大臣們議事,太子那邊把膳食已經備好了。請額娘見諒,兒臣擇日再來陪伴額娘。

沒事。掩下心中的失落:畢竟國事要緊,你忙裏偷閑來看我,我也知足了。

胤禛把帶來的銀扁方呈上--這是用於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時使用的必備工具,橫插於兩把頭上端的扁方。有銀質和玉質之別,長約六寸,寬約半寸。銀扁方上常鐫有山水人物、物景花卉之類的紋樣,耀人眼目。胤禛此時呈上的銀扁方以金泊和玉片鑲著蓮花紋,手工之講究,堪稱一絕。

哇,這可真漂亮,你在哪兒尋得的?我就前日見那宜妃有一款桂花樣式的,她整天戴著顯臉,好像別人都很稀罕似的。

胤禛淺笑,不忘正事:兒臣上次來,聽額娘說想要個蓮花樣式的扁方,就叫人打造了這個,額娘喜歡最好。

喜歡喜歡,額娘喜歡。說罷就插在頭上,覺得好看極了。

額娘,兒臣聽說前些天奉先殿出了事,額娘剛好在那兒,沒出事吧?

兒子關心額娘,打聽消息也是正常,德妃沒有想到胤禛與齊宣之間的關係,隻道他單純地詢問,便答:沒事,就那些小蹄子到處亂跑,被逮著了唄。她自己不原意出麵,自然也不想兒子參與此事。

噢,原來是這樣,兒臣還以為哪個不懂事的得罪了額娘或者惠妃,被問罪了。

你怎麼會這樣想?德妃覺得他說話奇怪,挑起了筋問:怎麼扯到惠妃那裏去了?

兒臣聽下麵那些人說,額娘那天和惠妃在奉先殿和齊貴人交口了幾句,好像就是為了個奴才。他淡淡然地,一邊說一邊呷著茶,完全扮作閑聊的模樣。

德妃聽他這麼說,也沒甚懷疑,鬆了一口氣:哦,下麵的人以訛傳訛罷了。那天我正想去奉先殿,就看見惠妃也過去了,碰巧齊貴人又扶著蘇麻姑姑從裏麵出來,然後就碰上那檔子事,大家討論了一下,沒有什麼大事。你別聽下麵的人參乎,都是些沒事說閑話的。

兒臣也是這麼覺得,額娘哪會在別人麵前失了分寸,不就一個奴才嘛,怎能生出什麼大事端呢。

對啊對啊,你也知道我平常和惠妃就是見麵打個招呼的,就算她要發難,我也是在旁邊看著的份兒。

她一句話,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都讓胤禛探得了底--那天果真是有些事情發生,不過都是圍繞在齊宣和惠妃身上。德妃本身並沒有參和多少,這總算叫他放下心來。

接著寒暄了幾句,胤禛就告辭了。

握手成拳地踱著慢步想了一下,胤禛決定去找齊宣。

而此時良妃正如熱鍋上的螞蟻,在自個兒宮裏急得團團轉。

娘娘,你先別急,這不都是傳聞嘛。彩雲奉上銀耳雪燕羹,良妃卻無暇食用:傳傳傳,當年就是傳聞,把本宮給拉了下來,讓皇上不再理我了。幸虧胤祀爭氣,皇上喜歡他,對我才說還有點恩典。早些時候不還說萬歲爺嫌胤祀那手字不行,專門請了個名家何焯教他嗎?我胤祀好不容易捱到這個份上,斷不能因為小小的傳聞讓他受累。

娘娘,現在這消息暫時隻有我們知道,該怎麼辦呢?

彩雲提醒了良妃,她靜下心來想,感覺奇怪:等一下,這事兒隻有我們知道?為什麼別的宮裏都不知道?像惠妃和宜妃,如果我有個什麼事,她們兩個肯定第一時間跑出來嚷嚷,怎麼這會兒都沒了動靜?

應該是消息還沒傳出去。

彩雲,你真確定其她宮裏都不知道這事?

娘娘,奴婢確定。今天下午收到這消息時,人家還在說什麼奉先殿捉了一宮女的事情。壓根兒就沒提這事,奴婢馬上就回來稟報娘娘了。

良妃撫著垂發思慮,此事確是奇怪,奉先殿捉了一個宮女,這邊廂又傳來此女與八阿哥胤祀有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