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英雄不問出處(1 / 2)

大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

一個處於事業高峰期的人永遠的閉上了雙眼。

他的死,使漢帝國失去了一位驍勇善戰、南征北戰,攻城無不克的賢將,雖然被世人所謳歌的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尚未實現,但是他建立的不朽功勳不容被人淡忘,更不容被曆史的更替所磨滅。

這位猛人叫霍去病。

馬革裹屍。

先來說說他的親屬關係。

父親:霍仲孺

母親:衛少兒(武帝皇後衛子夫之姐)

弟弟:霍光(一代權臣、輔政大臣。顯著事例:敢廢皇帝)

舅舅:衛青(大司馬、大將軍)

舅媽:平陽公主(漢武帝劉徹姐姐)

姨母:衛子夫(劉徹第二任皇後)

姨夫:劉徹(漢武帝)

表弟:劉據(漢武帝時太子)

表侄:劉詢(漢宣帝、劉據兒子)

弟弟親家:上官粲(一代權臣、輔政大臣)

侄女:霍成君(劉詢第二任皇後)

弟弟外孫女:劉弗陵(漢昭帝)皇後

…………

親屬實在是太多了,赫赫有名的都數不勝數。(試想都有親戚是皇帝,他的子孫後代不就都是真龍天子、顯貴之極嗎?)

嗬,這家世。

這種家世有時比文憑還管用。這種人,幾乎全是外戚。

外戚可以說是漢帝國的一種與各個重大節日相同的習俗,甚至是傳統,連百姓都習以為常了。在漢朝,它始於呂後呂雉,初興於衛子夫,中興於王政君,大興於整個東漢一百九十五年,但是與皇族宗親沒有絲毫關係。

當然除了他們的元首——皇後、太後、太皇太後。成員分別來自她們的親戚,陪伴了帝國崢嶸促狹的四百餘年。

外戚們曾造就了大漢的鼎盛,也傾覆了大漢,最終雙方一起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同歸於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外戚是一把雙刃劍,既能成就了漢帝國,也能毀滅它。

但是,隻要你有著這“史上最牛畢業證”,通過這種渠道保證能謀得個一官半職,高官厚祿少不了!

當然,有報效國家的,也有貪汙腐敗的(這個占得多)。

霍去病毫無疑問是前者。

在漢建元元年(前140)的一天,大部分人還未從景帝劉啟駕崩的悲痛中緩過神來。這個世界又即將迎來一個新生命。

平陽(今山西臨汾)。

霍去病出生在此,他母親是平陽公主府中的女奴,父親是當地的一個衙役。——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小吏。

霍去病他爹很招人恨。

霍仲孺這個人很不有名,要啥沒啥。如果他沒有那兩個名垂青史的兒子,他肯定也當然是曆史這架大炮中的一撮炮灰。

霍仲孺還弄得霍去病成了黑戶,或者說是私生子。

匈奴、西羅馬如果能預知未來,一定會恨透了霍仲孺。劉徹也絕不會對他產生一點好感。

先說說匈奴方麵,霍仲孺生了個兒子霍去病,正是他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打了也就打了,還搶了人家的祭天小金人,又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讚頌大漢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