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身世揭秘;尋寶受傷(1 / 2)

漢靈帝建寧三年,益州巴郡巴縣大龍山深處。

申時,一間小木屋外,一個六歲的兒童正坐在一張木桌前,聚精會神的看著一本《論語》,這時一個三十幾歲的男子手提著一捆柴火朝著小木屋外一個木樁走去,看見那名兒童專注的在讀書,男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隨即放下柴火,對著兒童說道:“傑兒,你的《論語》能夠背誦了嗎?”

兒童聽到男子的問話,回答道:“爹,我已經能夠背誦《論語》了。”男子笑了笑說道:“好,那你背一遍我聽聽。”說著,走到了木桌前坐了下來。兒童連忙放下手中的《論語》交給了男子,便大聲的背誦了起來:“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聽完兒童的背誦,男子考校的問道:“那你可知這些話的含義?”兒童謙虛的說道:“爹,我想我應該能解釋這些話的含義。”男子便翻開《論語》從中選了‘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一句話問道:“傑兒,你將‘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一句話解釋給我聽聽。”兒童思考了一下便道:“孔子先生的意思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什麼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會疑惑;真正有仁心的人,不會受環境動搖,沒有煩憂;真正大勇的人,沒有什麼可怕的。”男子聽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心想:‘我兒如此優秀,不及幼學便能識文斷字,是時候告知我兒的身世了’,對著兒童說道:“傑兒,明日隨我到後山去。”兒童點了點頭,疑惑的問道:“爹,我們去幹什麼呀?”男子笑嘻嘻的說道:“明日你就知曉了。”兒童沒有再多問,便繼續翻看《論語》了。男子則生火做飯去了。

一夜過去,第二日卯時,男子和兒童從小木屋出發,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大龍山後山一個洞府門前。男子對著兒童說道:“傑兒,此洞府乃我王家祖祠所在之地,切不可大聲喧嘩。”兒童莊重的點了點頭。男子便牽著兒童進入了洞府之內。經過一個點滿蠟燭的狹長通道後,兒童和男子來到了一個石門外,石門上鎖著一把鐵鏈。男子從懷中取出一把鑰匙,打開了鐵鏈,推開了石門進入了一個小房間。隻見這小房間內正前方有一張實木桌子,桌子上正中擺著瓜果食物和一個香台,香台旁邊是一把香燭,桌子的兩邊是兩個燭台;在桌子後麵是一個寬大的石台,上麵整齊的擺放著靈牌,最上方的靈牌上寫著‘新始祖王莽’;桌子前方的地上擺著兩個圓墊子。

男子進入房間先上前拿起香燭走到燭台旁邊點燃,然後插在了香台上,而兒童一進入小房間看見最上方的靈牌就驚呆了,正準備大叫一聲,突然想起了爹的囑咐,連忙拿手捂住嘴巴。男子上完香燭之後,轉頭看著捂著嘴巴的兒童,嚴肅的說道:“傑兒,先隨我祭拜祖先。”兒童放下捂住嘴的手,點了點頭跟著男子跪在了圓墊子之上。男子對著靈牌說道:“第八世孫王藝挾子王傑前來祭拜祖先。”

三拜九叩之後,王藝對著王傑說道:“傑兒,本來該你幼學之後,我才能帶你來這裏祭拜祖先,但你天資聰慧,且先祖留下的遺囑裏麵,預言的時間也快到了,我便帶你前來認祖歸宗。”王傑抬頭詫異的問道:“爹,什麼是預言的時間呀?”王藝看著童心未泯的兒子痛心的說道:“傑兒,接下來我要講的事情你要仔細聽好了。”王傑用力的點了點頭,說道:“爹,你說吧,我會仔細聽的。”

王藝醞釀了一下,開口緩緩的說道:“傑兒,我們祖上乃西漢末年新朝開國皇帝王莽,因其在位期間改革,觸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也沒有獲得百姓的支持,最終引發了赤眉和綠林的大規模反抗,先祖一看起義軍勢如破竹,已知新朝大勢已去,便讓侍衛統領楊軍護送著先祖才出生的孫子一路潛逃,到益州巴郡避禍,且留下遺囑,二百年後王氏族人重出江山,反漢複新,我就是先祖的第八世孫,而你就是第九世孫,也還是重出江山,反漢複新之人。”王傑聽完王藝的話之後,已經驚訝的說不出話了。

王藝看著驚呆的兒子,心裏莫名的苦澀,但還是繼續說道:“傑兒,這是先祖賦予王氏族人的使命,你切記要遵從祖先遺願啊!”王傑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慢慢緩過勁來,對著王藝說道:“爹,既然我為新朝皇族,就一定會完成先祖的遺願,反漢複新。”王藝看著懂事的孩子心裏默默流淚,想到:‘傑兒啊,如果可以,我寧願我為那反漢複新之人,你這麼小,卻要背負著複國大任,也不知先祖為何規定二百年後再重出江山,看來一切隻有等到二百年到來之時,前往禁地方可知曉了,而今離二百年之期還有十四年,這十四年我要督促傑兒苦練武藝和學習知識,出山之後也好能夠保護自己’。王傑看著心事重重的王藝,擔憂的說道:“爹,你在想什麼呢?”王藝一下被聲音驚醒,連忙說道:“沒想什麼,走吧,我們回家。”王傑默默的上前拉住王藝的手,王藝看著乖巧的兒子,心裏歎了口氣,拉著王傑便折道向著小木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