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元三十二年,翼國北境戍邊潘王戎王府,暗通皇長子昭王蕭肅衍謀逆,欲以勤王名義起兵帝京,後被同駐守北境的燁國公蘇氏一族識破,事敗。戎王府起兵的同時,皇長子蕭肅衍借春獵之名,挾持翼王於帝京西郊天穹山脈,後被皇二子蕭肅哲、泓陽國公沐氏一族領兵擊敗,皇長子一門盡被誅滅,史稱“昭王之亂”。
昭王之亂結束,隨之結束翼國長達十年的奪嫡之爭。次年春,翼國君駕崩,皇二子蕭肅哲繼承大統,改國號熙寧。
新王即位,又恰經逆亂平息,第一件事自然是論功行賞,安撫功臣。
首先被賞的,為北境燁國公蘇氏一族。
蘇氏一族長居北境,由翼國開國之初的江湖組織“曠穀樓”發展而來,幾經變遷,為朝堂立功無數,終發展為侯爵世家。燁國公蘇暻銘平北境之亂得首功,原戎王府封地及家產皆歸於其名下,從此一統北境。新翼王賜府邸於北境邊關要塞“北陸”,享“北陸之王”之譽。
被封賞的另兩派,皆為開國元老延續而來的世家,曆朝重臣,朝廷柱石。一武一文,武則泓陽國公沐氏一族,文則國舅府秦氏一族。
這兩族中,唯有泓陽國公被封王。相比於蘇氏和秦氏的賞賜,這絕對是至高榮譽。蘇氏的“北陸之王”僅僅是口頭稱呼,於官爵來講,仍是二等爵位。而泓陽國公被封泓陽王,卻是切切實實與皇子享同樣尊位。
翼國史上,非皇族及其分支而封王者,此前不過兩三例。
泓陽國公府之所以能蓋過蘇秦兩族,掙得這頭等榮譽,主要因其在天穹山脈戰役中的智勇表現。
皇長子蕭肅衍飛揚神武,英才天縱,縱觀現今翼國皇室乃至整個翼國史,都難有出其右者。蕭肅衍常年領兵在外,戰場曆練無數,運籌帷幄,用兵如神。天穹山脈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蕭肅衍當時調集了七萬禁軍,布陣防禦,精密無漏,加之翼王又在其手中,想與其對抗,確是難事。
正因如此,才顯出泓陽國公府的功不可沒。尤其泓陽國公二公子沐雲殊最後與蕭肅衍對峙的一戰,可說神出鬼沒,奇策無窮。
最後一道關卡被攻破後,整個天穹山脈便陷入修羅場。綿延百裏的山脈,隻見血霧翻騰,將一方天空映成地獄血池。皇長子一脈,男女老幼無一幸免,皆在沐雲殊麾下的雁行軍亂刀中化為碎骨爛肉。
當然,後續的朝廷清算也相當慘烈,整個帝京血流成河。
無論怎樣,內亂平息,新王新政出世,平和欣榮之景重現。原皇長子培養的殺手組織“西雨十三盟”散落民間,自成一方勢力,但終頂不住朝廷壓力,於熙寧四年向朝廷詔安,經允準,投於泓陽王麾下。
自此,泓陽王沐氏一族勢力達到有史以來的至高點。
皆大歡喜中,唯有一點隱秘傳說在靡靡夜霧中小心流傳,就如劃過花叢的一線毒舌信子,“呲”一下消失,獨留冷腥味隨風擴散。
那厲鬼哀嚎的暴雨夜,群山宮闕傾塌於血泥橫流的大地。一個孩子——蕭肅珩的幼子,蕭峻黎——其實莫名失蹤了。任泓陽王掘地三尺,也未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