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綿綿 終章 尾聲(1 / 3)

(一)次日在候車大廳裏,有人塞給朱平個紙條,展開看三句話:朱平先生,欽佩您睿智持重,不愧為我姐同校師承,施即日。他雖覺有些過譽,但仍對這一日之友的好感十分愜意。

回家後連續兩周,把床下書箱拖出,挑選擬用圖書上書櫥,把裝飾用的大塊頭叢書置換箱內,翻到大學筆記字正理順不禁感慨:再不整理它們見陽光奔走報刊之間,與一知半解的“戲說曆史”一比一搏,豈不半生心血廢紙一束?時光冉冉,秋季到。島城諺稱秋後還有一伏“秋老虎”,這是特難受濕熱悶的十幾天,他趁機提出南行。素芸說他長期蝸居出遠門兩眼墨黑,要為他搭個伴,經兩人商量七挑八選最後水落石出仍是素芸,一不欠人情,二是義務導遊……一舉數得。臨行素芸說:你馬大哈常丟東西,把手機留在家中保險,咱兩人一部手機足夠。

乘飛機一翅子紮進四川,麵對街頭茶館中成都人的悠閑的確大開眼界。待進杜甫草堂,巨樹濃蔭中聯楹匾額古色古香,不時卷來濃鬱的文化氣息,好像逗留下來先賢們剛剛出巡還會回來的感覺。出門邊走邊回顧一派綠樹高聳攜手藍天,明湖、小舟、蟬鳴,宣示唐詩寫景融情鮮活的脈動……

第四天住上重慶旅館,剛洗塵午休,素芸接到居委會大媽電話,你家接連來了三封特快件信,還是不同地區寄來的,莫誤急事呀。素芸不解問朱平,他卻預感不詳是要事,執意立即返青。

進家入室,連開三信黯然失色:盡管信分別是陸鳴、施繡和二班同學郝峰所寫,內容重點一致:若月於九月五日謝世。下麵是摘錄:

陸鳴信:朱平,昨日給你電話卻日夜關機,無奈寫快信相告,日前郝峰電話:若月走了。

郝峰信:朱平同學,楚教授噩耗想陸鳴已經轉告,但追悼會近結束尚未見他,現將會場情況告知一二,我亦有事半途退出……

我尊重你緣由是小友鄭安為日報見習生,與施姐(街坊都如此昵稱施繡)同院,平日夜她極少外出,此夜卻頻繁往返,他關注尾隨見次次皆去楚教授院內,透過窗戶燈光,見你同教授隔桌長談,和諧認真行不逾矩是一,相隔幾十年友情濃重如斯是二,頗為讚歎,我也引為團島一中學友而氣暢……

施(繡)信:朱平先生鑒,若月姐於九月五日夜1時許,因家居失火被濃煙熏倒窒息謝世。你作為姐生前摯友,理應簡介情況:姐家梁檁全為木質結構,電線短路一撲出即難澆滅。我相距不過幾百步,聞訊披濕衣闖進中廳,不料木梁燒塌擊中昏厥,急救人員先發現我獲重生;後又在厚重木門下尋到我姐,為時已晚。我雖左手三指熔燒粘連,腮著火木刺入,身無大礙……

郝信:據說若月未帶分文,隻懷揣胡恩與伍國周書信,盛信的雙層抽屜未關,可見倉促間她仍以情誼為重,置求生的寶貴分秒於不顧……

陸信:噩耗傳來舉家斷炊。周沅血書“恩重如山”,半夜抱若幹黃表紙在十字路口毀燒,長呼哀嚎,路人或以失去娘親;小波不再與鄰童嬉戲,放學回家坐在門口眼望北方,喃喃自語:楚姥姥……

郝信:楚教授為學院中堅,退而不休口碑甚佳。追悼會場層層學子蜂擁,門口分發白素花的同學,因過於悲慟連換三撥……

輪椅推來位年過九旬老教授,執意請人攙扶三鞠躬,喊聲蒼勁:若月,天亡後繼之才也!老淚潸然滾下。四周哀聲剛起,他又二次呐喊:聽老朽一言,電器線路,煤氣灶具無小事哇:令人群頜首肅然起敬……

施信:朱先生,人活為創業謀福於民,死為歸宿。我自認姐的心思與我的交流已積累在我生並存記憶中。她說過的話我一定說出。你走後她曾言周沅肯定會變,徹底的變,陸鳴全家受益。朱平之變則是意外之喜,人莫膽小生一世能躍則躍,能飛則飛,未曾展翼隻因年齡稍大而甘於沉寂太可悲。我期待他能飛,堂堂團島一中栽培的木材怎能充柴禾去燒飯?望先生慎思。

郝信:院長致悼詞後,尚有同事、學生等繼言,數度哽咽不能細敘。最不解兩名黑衣男女直撲楚教授靈床足下跪泣,男子雙手合十頻頻敬叩;女則伏地泣訴:您沒有看錯我們!楚老師,隻是錯在我倆來晚了,原本想分公司兩年後北上,相見給你個驚喜,晚了,錯了……反複就幾句,聲雖細在寂靜中絲絲如刀割……

施信:此信寄發當不會再寫第二封,悲歡須有度,淋漓不斷定會傷及作為她摯友的你及他人,索性將姐說過、我尚記得的一並告知作為終結。一天她在我家暢談時,邊講邊在我手冊上留下段文字:幫一個人生活好,隻需要些錢;讓朋友精神充沛則需要一定的勇氣坦率直抵其心坎,開掘積極的內涵猛醒,樹一麵旗幟在烈風中獵獵作響,皆大歡喜。有些東西看似幼稚如滑石板,卻鏽刻著活力四射的銘文,如中學時期----在青春萌動的透明土壤裏,生發出純潔無染的小花,不嬌豔奪目也不茁壯挺拔,在同學中間卻是一尊伸手可觸的神像。幾年,幾十年後,真情一陣狂飆把幾多同學攏在一起,歡快的耳語成為膜拜的貢品,度過珍貴的分分秒秒,刹那間道聲“再見”,又像無數種子奔向創業的四方。薄薄的學誼像一道霞絹,忙時無蹤,想起便至,心扉乃是它漂泊無定的平台,超越一般****,在友誼與稚情中迸發出關愛!我對陸鳴、朱平是如此,我遇難處,他們肯定也會援手。我姐很少動情,寫完又呆癡地說,咱倆不論誰先離世,命運安排無怨無悔,但生者必承擔逝者未曾結束的愛的奉獻,擔起雙層擔子,體景神爽為周圍街道、鄰居特別孩子們多做些義工。咱們凡人不虛度光陰,力量有局限。但世上唯有仁愛能喚醒人的善良,智慧和力量,而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