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次旅行(1 / 2)

在列車上還發生了一個小故事,我第一次遇上這種事情,在這裏說可能不太合適,但終歸是第一次北京之行當中的事情,還是說說吧,我和你彙報過,你應該記得。那天在回去的列車上,我和一旁的小女生聊天,發現她也是工商的,學英語的,男朋友是北京體育大學的,也是趁學校開運動會放假,跑北京來的。他們高中就在一起了,讀了大學之後異地了。我們聊了一會,就各自玩各自的了。過了一段時間,她突然對我說,我能靠在你的肩膀上睡一會嗎?我當時嚇蒙了,從來沒有一個陌生人向我提出過這樣的要求。我說,行。就這樣她靠在我的肩膀上睡到了杭州,一起回學校,然後就各自上課去了。之後再也沒有聯係過,大概過了半年,可能不到半年吧,我在人人上麵看到她的狀態,他們分手了,不知道原因。

這第一北京之行,第一次一個人的遠行,感觸頗多,異地戀,難,但總會習慣的,最終還是能結伴同行。雖然我們不能在空間上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但是時間上,我們還是一同的。我們依然是,每天打電話,每天都要問問你吃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明天做什麼,身體怎麼樣。愛一個人的感覺就是,除了自己又多了份牽掛。這份牽掛總是正相關的,你快樂多一點我就快樂多一點,你憂傷多一點,我就憂傷多一點。愛情最大的考驗就是雙方溝通能力的考驗,而異地戀更是這種考驗的升級版。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處於異地戀中的戀人很多時候隻能通過語言溝通來解決問題。和語言交流相比,麵對麵的交流溝通方式也許更有利於雙方互相了解和相互表達各自的想法,因為麵對麵通溝,雙方除了可以語言交流之外,還能通過一些肢體的手段輔助交流。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可以通過眼神交流來讀到對方此時的心境。這些東西對於異地戀戀人來說都沒有他們之後語言溝通。因此,如何利用好語言溝通,從對方的語言表達當中來讀取更多的信息,這一點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有其語言習慣以及語氣習慣,有一些習慣我們大部分人都差不多,但每個人總有一些他們特有的習慣,這個就需要通過長期的語言溝通而得知。

每當你給我回複的短信或者是微信,隻有一個“哦”字時,我就覺得情況不妙,要出事了。老婆生氣了,不開心了,鬱悶了,要哄哄了,不然晚上沒法睡了。這時,我就不斷給你發短信,打電話,當開始你肯定是不接,過一段時間,你接了,說:幹什麼啊,我要睡覺了。我就哈拉著回:老婆,我錯了,老婆,不要不開心了,好不好啊。我知道錯了。你嗓門大了:每次就知道說,錯了,錯了,錯了,知錯不改有什麼用,下次還是同樣的錯誤。我……我繼續哈拉著回:不會的,下次不敢了,下次一定不敢了,我改,老婆,別生氣了,親親,親親。就這樣,大戰十幾個回合之後你終於不生氣了,我們又進入了正常的溫柔的煲電話粥中,其實這些道理我也是在一段時間的吵架之後才開始明白。不明白之前,我們大都是冷戰。

兩個月之後,端午節,我又去北京看了你,又問同學借了500元,又是借了同學的自行車去計量門口,還是z10過去,z9回來。這一次我們好像去了南鑼鼓巷,還一起去教學樓自習,因為那時候正在考試周。對於這一次的記憶,比較模糊了,隻記得那天晚上我們從外麵回來,我準備送你回寢室,那時候已經快十點了,剛走進小西門,你說還早,我們一起去校園逛逛吧。然後我們到了教9小花園,坐在長椅上聊天,聊天,一直快到12點了,我說這麼晚了我送你回去吧。你說算了,和我一起去賓館睡好了,我當時心中的感覺是興奮,但又不能表現的太明顯。我們一起走回了賓館,安靜的睡了一晚。那一次,你送我的時候我看到你哭了,你眼眶紅了。那時候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