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昆侖(1 / 1)

盤古開天,三皇定論,五帝治世,方始有宇宙,宇宙者,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是故曰: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自盤古開天以來,三皇尚未定論,五帝也未現世,天地之間陰陽交泰,便生出許多神魔來,這些神魔或肉體強橫,或法力通玄,橫行神州。繼而三皇出,始有人類,人類一無爪牙之利,二無筋骨之強,在這些神魔眼裏不過是一介螻蟻罷了,可以予求予奪;而神魔在人類眼裏則被奉若神明,頂禮膜拜。

上古五帝治世之時,人類之中一些堅毅之士,為避免人類被神魔奴役,他們或參悟陰陽,或效法神魔,或借助輪回之力,又或另辟蹊徑,兼有各家之長;有人參透天地造化,以凡人之身,呼雷喚雨,有人化身魔神,撼天動地,也有人鑄就金身,渡己渡人。

人魔之間終因這天地的爭奪,引發一場仙魔大戰,雖然人類憑借人口上的優勢和巨大的繁衍能力,最終將魔神逐出了這一方天地。然而一些道法高深之輩,也因此身損,更有許多仙家妙法,天地至寶,造化傳承,因此斷絕。

神州之西,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

昆侖山脈巍峨高聳,虎踞神州,勢鎮天下,曆來有天下祖脈之稱。其東西廣萬餘裏,南北闊七百餘裏,山中千峰林立,重巒疊嶂,有的刀削斧鑿,高不可攀,有的則遍生奇花瑞草,靈氣逼人。上古之時,便有仙人見此地,乃是天下萬山龍脈,少有的洞天福地,便在這昆侖最高峰開辟道場,創立教門。隻是當時天下間,人人都不知這仙人姓名,更不知其來曆,皆因其法力有通天之能,更是憑借一柄誅仙仙劍誅殺無數上古魔神,便稱尊稱其為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創立昆侖一脈後,奉行有教無類,加之其本人法力通玄,上門求教者更是猶如過江之鯉,當是時昆侖門下真個是萬仙盈門。後通天教主與其千餘弟子,盡皆身損在仙魔大戰之中。僅餘一末座童子,因看護家門,方才幸免於難。

見利忘義,人之本性。通天教主身損後,當年眾多曾在他坐下聽講之徒,非但沒有念及早年通天教主有釋疑解惑的恩澤,反而起了奪取昆侖福地的心思,若非通天教主遺留的禁製厲害,昆侖根基早被外人奪走。

那童兒雖然知道開啟護山大陣之法,但本人卻未得通天教主道法真傳,加之資質悟性有限,雖然刻苦修習,依然難有成就,終致昆侖一脈自此沒落,淪為一般修真教派,僅能苟延殘喘。

直到一千三百年後,昆侖第四代掌教天雲子遊曆天下,夜宿在一偏僻山村,正趕上隔壁有一農戶生產,誰知那新生嬰兒,卻是個怪胎,落地便能人言。那農戶愚昧,皆以為此兒不詳,怕是什麼妖魔轉生,但又終是自己親生,不忍加害,便連夜將那嬰兒丟至野外,任其自生自滅。反倒是天雲子見此兒根骨奇佳,乃是修真奇才,便偷偷將這嬰兒抱走,取名野生,帶上昆侖心細照顧,撫養成~人。

這野生也果然沒有辜負天雲子的期望,他三歲便修習昆侖道法,六歲築基,十二引氣,之後,更在通天閣內,獨自悟透曆代掌教沒能領悟的,當年通天教主親自創立的通天正法,憑借這通天正法,不足二十便凝出一品元丹,後閉關二十有一年化出元神,這也是昆侖派自通天教主身損後,第一位幻化出元神之人。野生又自昆侖後山分寶崖上,取出當年通天教主的遺寶青萍劍,百年之內,扭轉肉~身而入返虛。一生憑借青萍劍和通天妙法,連敗邪道高手數以千計,昆侖派至此,再次名聲大震,隱隱成為天下正道領袖。

野生道人終也未能合道成功,堪破生死輪回,壽一千七百歲而逝,他吸取通天教主有教無類,以至於昆侖幾乎滅門的教訓,一生收徒嚴謹,雖坐下千人,也僅有四名弟子,受其嫡傳。野生道人故去後,野生二字,後人覺得粗俗,因其一生皆佩戴青萍寶劍,故而都尊其為青萍道人,久而久之,而其真名反倒少有人記起。

及至今日,昆侖掌教已經傳至十代真人赤陽真人,門下弟子已過十餘萬人,更是高手如雲,聲威顯赫,更勝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