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瑜接過玉佩摸了下鼻子,心想,要不說都喜歡騙隱居多年涉世不深的姑娘呢,跟人打交道太少一坑一個準,忒老實。以後如果有機會去她宗門溜一圈一定會提個微小的建議:挫折教育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在被騙中學會防騙。
而顧寧雖然直覺上感覺出來不對勁,但畢竟以往習慣了一力降十會,腦子有點轉不過彎,沒尋思出來個所以然也就放下不想了。
在顧寧向館主請辭的時候,薑瑜去了縣城的驛站。
按說驛站這種東西僅限公用,不承接民間送信業務,但薑瑜和薑禹從小就不是一般人。
她爹武威王薑煊和今上薑熠是堂兄弟,按正常劇情,她爹會繼承降一級後的英王爵位,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夏郡王,奈何她爹有一顆征戰沙場的雄心。在大夏和隔壁狄國打仗時,十七歲的薑煊慫恿十七歲半的太子薑熠一起上了戰場。
倆人都是有勇有謀那掛的,等皇帝和英王的人找到他倆的時候,倆人都混到參與帳中議事的地位了,隻用了八個月。倆爹一合計,來都來了,孩子這活還整挺好,繼續待著吧。
這下全軍人都知道打起仗來特賊的倆少年將軍是太子和英王世子,頓時士氣空前高漲,用了三年險些打入狄國都城。
班師回朝後皇帝尋思下次打仗孩子不能愣乎乎往外跑了,果斷禪位自己成了一名光榮的太上皇。太子從小講義氣,登基第一件事就下旨把自己好兄弟薑煊封了王,隻比英王低半級。
薑瑜和薑禹是雙生姐弟,又是薑煊的第一個女兒和第一個兒子,加上倆人從小聰明伶俐冰雪可愛,老薑家人都很喜歡這倆孩子。
皇帝最喜歡抱著倆孩子念叨:喜歡啥就跟伯伯說,你們老爹不給的伯伯給!想吃核桃啊,呐,用玉璽砸,玉璽砸核桃最好使了......
時間長了大夏京城上上下下的公務員們都知道這倆人了,隻要不犯法,這倆人說啥是啥,太子說話都不如倆人在皇帝麵前哭唧唧好使,無他,皇恩就擱這倆頭上浩蕩......
京城百姓紛紛感歎,得虧是武威王家教好,要不家底早被倆人折騰沒了。
於是薑瑜在驛站門口一站,掏出身份證明(玉佩)說自己想給家裏去封信,立馬就有郵差呈上筆墨,然後換上常服,備馬,等郵件。
薑瑜給家裏的弟弟去了封信,說自己大約一個月後回家,讓他好好反思自己哪做得不對,為什麼有人要殺他,害自己以身扛箭。
然後把信遞出去,自己坐在人家郵差辦公室寫寫畫畫:
一、自懂事起每年腦海中就會打包出現一段名叫薑禹的女孩的記憶,所出現的薑禹(女)的記憶年齡和自己是對應的,從三年前開始打包記憶變多,三年前是薑禹(女)13-15歲的記憶,兩年前是15-17歲的記憶,去年是17-19歲,今年居然是19-27歲的記憶!因為記憶信息量太大,自己一度以為自己是那個薑禹,昨天夢中才記起自己究竟是誰。
二、現在自己是在駢山縣,位於大夏西北越州東北角,再往北是大嵐國,自己遇刺的地方在越州西北角,和原狄國草原挨著,顧寧偶然發現自己的可能性太小了,不排除故意為之。其表現目前未發現疑點,其本身就是疑點。謎底揭開前不可與其分開,還是繼續用之前的方式和她相處為好。
三、刺客武功路數平庸、實力強大、幹脆利落,但留下活口。可能一:故意留我一命,在我找尋真凶時利用形式達到某些目的,第二:突發情況來不及梟首(顧寧?),刺客同夥羅征在自己身邊七年,可能是潛伏或被洗腦。
四、焚血穀附近自稱神仆的村民,守護的活死人墓的存在,他們為什麼不允許被人知道存在,他們從不離開(不能離開?)山穀,自己誤入的奇怪儀式,這也是增加人口的方式?
五、自己記憶中這個世界沒有關於修真修仙的記載,隻有很少的關於“修真導致的現象”的記載,禦劍、引雷、驅鬼、壽命長等,但現實中不存在(或接觸不到)這些現象,像極了幻想小說。神崇拜不是主流,僅少數小部落有關於“神”的圖騰,神的形象並不一致。
六、自己靠薑禹(女)的記憶對大夏做出了很多改變,也會有本不屬於大夏的人(顧寧)認為這些改變是良性的,但卻沒有國家效仿(作業沒人抄)。
七、除薑禹(女)外,又看到顧寧的記憶,為什麼......
寫完後,薑瑜長舒口氣,雖然有些疏漏,但都是無所謂的小問題。站起來伸了個懶腰,把紙張整理好,向郵差要了火折,點燃。
看著紙張一點點燃盡,薑瑜覺得自己像是陷入漩渦之中,略一思索不由自嘲地想:哪來的什麼漩渦,這些東西,不理會就是了,他強由他強,我自抱頭蹲防。隻要不是世界末日,自己安安穩穩享受生活他不香麼!
向驛丞要了兩匹馬,支了五十金,在門口買了兩個餡餅,薑禹樂顛顛地回去找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