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書店
課間在教室裏偷偷吃零食。嘴裏咬著話梅,思緒卻飛到了很遠:腦海裏閃過一些些漸漸模糊的零星片段。
還記得那時的我,大概上三四年級吧!最喜歡的就是上街買東西,就是口袋裏沒錢,也總得像向母親討幾塊錢,呼朋喚友的一起上街。想想就好笑,就是一個朋友丟了幾塊錢在半路的河中,心疼不已,每次路過都要向下望一望,仿佛馬上就能找到。不過那時的我們,兩塊錢對於我們來說也價值不菲嘛。
在九姑高中(我們當地的一所普高)附近,有很多書店,一家規模比較小,一層樓,而且都沒有招牌的小店(因此得名“無名書店”)頗著我們歡迎。因為其他書店一望過去都是書。對身為小屁孩的我們自然沒有吸引力,而且每次都隻是走到那些書店門口書店老板,就用很鄙夷的語氣說道,你們是初中的嗎?然後轉了個調,說:這裏不賣零食。不就是擔心我們這些小屁孩到處亂翻書,那時我們便很知趣,不再光臨。那令人難受的眼光,讓我們對那些店敬而遠之。
隻有那家小書店,他們家的收銀台在店裏麵,不在門口,因此我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進去逛,店裏很簡單,僅使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它懸掛著,進入大門就可看到的風鈴。各種各樣的顏色,很美很迷人的樣子,讓小小的我萌生買下它的念頭,也許這是我對美的初定義吧,但我也知道買風鈴的錢對那時的我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嗬嗬,也隻能嗬嗬→_→。
但那時的我,沒有過多無奈的負情緒,依然樂此不疲的聽它在風中歌唱,傻傻的,天真的…
對於那些無名書店,可追溯的記憶已經零星可數了。印象中,第一次到書店是三年級時吧,記得那時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典型的老教師,有光亮的額頭,寬大的臉,鼻子上架著一副眼鏡,花白的幾縷頭發在頭頂上蓋著。
那時他應該臨近退休了,他教了我們兩年後便退休了,因此留下了較深的印象,那時的語文老師總愛讓我們背書,而且要有感情。我總是想他會不會也有一把大的嚇人的戒尺,像民國的私塾先生一樣嚴厲而恐怖的讓我們搖頭晃腦的背書。
那時剛開始接觸寫作,之前一二年級,都有看圖寫話。現在想想一樣,一二年級真是太爽了,都不用寫作文,像現在每次都要埋頭苦想作文,標題,材料,構思,主旨。
為了讓我們學會寫作文。他便讓我們買作文書來看,我就立即和母親說了這件事。母親便應允我到市集買書,那可能是我有記憶以來的第一次上街吧,超級興奮的,想著自己也能擁有一本書。像姐姐一樣。那是姐姐已經上初中,在她房裏總是有很多我沒見過的――課外書,特別是各種作文書,覺得好驕傲的,也計劃要去擁有一本書。小時候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現在看到書就想吐。唉!
那時的我不用說是一個小路癡,因此路上什麼大概都忘卻了,還記得在那家書店,西牆貨架上,選書一些的片段:昂著小腦袋,目光應經過那些奇奇怪怪的書名。想想,那是眼睛肯定上的別樣的光芒的,最終選定了《小學生四年級作文》,至於為什麼選四年級作文,我還清晰地記得母親是這樣說的:以後上四年級也可以用的。耐用,我默默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