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還有比風更好的存在麼!柔和如斯,疏狂如斯,跌宕如斯,迷醉如斯。
莊周的學說裏,風為天地之氣,現代科學解釋為冷熱空氣對流,然而無論怎樣闡述都不足以表達人們尤其是中國人對風的鍾情,三閭大夫有詩: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開一代悲秋之先河;蘭亭集序說惠風和暢。想來這是因為宴酣之樂的緣故;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接狂風的勢竟可以簸卻滄冥水!東坡詩盛,赤壁作賦,清風徐來,馮虛禦風。羽化登仙,瀟灑快活得很。但不管是屈子悲風還是太白烈風,總歸是大氣灑脫的。反觀後世的風卻越來越涼,偶有的熱浪,也多參雜淒與怨的味道。在此不過多贅述。然而不論是秦時的月,漢時的關,唐時的宇,宋時的柳,都一定飄過溫潤爽朗的風兒。不然哪來的的中華幾千年的徐徐流淌的和氣的文明?
莊子說“人生之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誠如是,但時間何嚐不如風呢,你看一陣風過,滌蕩全身,明澈心神。之後化為無形,回到自然。你隻道當時真切的感受到了他的涼意和決絕,旁人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感受到,你委屈以致悲傷的解釋:啊,我的時間走了,然而他一定來過的,你瞧現在還是冷冷的感覺!然而你最終明白別人怎麼能瞧出你的感覺,不禁失落悵然了。這種感觸我早已有之,想來源頭就是小學的那篇《匆匆》罷。
事實上風是靈動的的代稱,風一來,萬物皆動,小風時蓮步款款,弱柳輕蒲曼舞無爭,山巒起伏萬裏相吟。大風時勢若雷霆,古木枯枝飛沙走石,怒濤拍岸日月同天。這時候你或可以約兩三人,一張椅、一方桌,一枝梅。品茗還是飲酒呢?閑敲棋子看飛花。或者你可以登臨奇偉瑰怪的高峰,倚石眺望,巋然不動,去領略當年主席征戰時的那份從從容容,大氣磅礴!
叫我如何窮盡文思行書“風姿”與你看?風的哲學,風的美學,風的感慨……唉,一言難盡。
現在快兩點了,想必食堂食物所剩無幾,既然恐“溫飽之不吾與”,那麼尋一處脹飯要緊。便不再瘋言風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