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華文華源遠流長而博大精深,曆經五千年卻生生不息。這是一個奇跡,是世界的奇跡。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為之驕傲和自豪。
在浩瀚的中華文化裏,唐詩宋詞便是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我眼裏,詩詞不是小眾的讀物,也不應該是小眾的讀物。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上詩詞,在閑暇無事時可以寫寫詩詞,讀讀詩詞。感受一下詩詞的獨特魅力。
我雖然隻是一個業餘愛好詩詞的人,但是確實是很喜歡詩詞中的意境。偶爾我就寫寫詩詞,我寫的不好還請大家見諒。畢竟我從未進行過專業係統的學習,對於詩詞也純粹是愛好。
這是真的,我不通格律,也不曉平仄。但是我依然對古詩詞很熱愛。我熱愛古詩詞裏表現的山山水水,是那樣的秀美,是那樣的質樸,畢竟這是祖國的大好山河。我也敬佩古代詩人們的情懷,或憂國憂民,或懷才不遇,或歌頌美好。
在我看來,詩詞的展現力是非凡的,可以說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情感,在詩詞之下,展現的淋漓盡致。字句之間是那樣的凝練而富有張力。值得讓人細細地品味。
詩應該是有靈魂的,正如詩人也是有靈魂的。真正有靈魂的詩才是好詩。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李白杜甫的詩篇時至今日仍然被人們所傳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仙李白寥寥幾筆,一副睹月思鄉的人物景象圖便躍然紙上。
夜裏,詩人李白坐在床頭,月亮的微光透過窗戶灑在房間裏的地麵上,白潔的樣子讓人誤以為是地上打了霜,後來才發現是月光。接著便抬頭望向了月亮,看著圓圓的月亮,卻又低下了頭思念起故鄉。
遊子思鄉,詩仙李白的這首《靜夜思》簡直是渾然天成,短短二十字,不但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而且形成的畫麵也是沒有半點的滯塞感。
與李白齊名的詩聖杜甫,便是憂國憂民的代表人物,自身不濟還不忘民間百姓們的疾苦。這在他的那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就有具體體現,詩聖杜甫身住茅草屋,在自己受寒受凍的情況下卻又想到了天下同樣受苦難的百姓。
詩中如是說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怎樣的情感啊,真是令人敬佩。
這正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當今世間少有人能達到杜甫那種高度。這種高尚的品格是值得令人稱頌的。
時光似箭,日月如梭。也不知道在時間的長河之中湮滅了多少往事。有多少的詩人隨風飄散,又留下了多少動人的詩篇被人們所知道。我有一個習慣,我在看詩詞的時候,有時候會摸摸書頁,仿佛這是觸摸到了詩人。
我知道我是一個不合格的詩人,也不算是什麼詩人。因為我沒有那樣的情懷,也不會作詩。
但我確實是喜歡詩詞,喜歡詩詞所展現出來的那種美。有時候,這種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有時候這種美是近在眼前的。詩詞的美,不管是縹緲的美,還是實在的美,都是那樣的充滿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