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反叛。
戰亂一起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張無忌看穿世間名利和人心的奸詐,厭倦了爾虞我詐的利益之爭,雖有救世救民之心卻無能為力,於是遂攜趙敏歸隱山田過著閑雲野鶴般的生活。
明太祖三十年,天下大定已無戰事,朱元璋雖草莽出身卻不失一代明君,短短幾十年已將國家治理的風調雨順,各地已漸漸恢複了往日的奢華。長安街上,華燈初上,一片歌舞升平。
繁華之氣掩埋了戰爭的陰影,世人皆已忘了戰亂的悲苦,享受著太平盛世的安定生活。
月明星稀,夜涼如水。
黃山之上,霧氣籠罩,雲海翻滾,在月光的照耀下愈發顯得神秘。此種勝景實為人間仙境;可惜,山地奇險,人煙稀少,雖有奇景卻不能被世人觀賞。
黃山有七十二峰,直插雲霄,雲霧之上隻見峰頂不見峰底,似是漂浮在雲端的仙山一樣,實乃奇景。
七十二峰中有一峰,名為天柱峰,乃黃山最高峰,神似一根撐起參天的柱子,故名天柱峰,此峰奇險無比,古往今來能登其頂者寥寥無幾。
此時,峰頂之上有一大圓石,似是團薄,圓石之上卻有一人,盤膝而坐雙眼微瞌,神遊物外。
峰頂之上,山峰奇大,一般人很難站穩,此人卻能穩坐磐石而不動,且花白的須發和寬大的長衫隻輕輕的隨風擺動,出塵飄逸不似凡人。
此人正是和趙敏一起歸隱山田的張無忌。
此時的張無忌須發皆白,眉宇間滄桑盡顯,但麵容卻並不蒼老隻似中年。
雖然沒有年輕時的英姿勃發卻也多了幾分飄逸和出塵。
張無忌和趙敏歸隱後,與世無爭遊山玩水過著閑雲野鶴賽過神仙的生活。
但人命終有時,趙敏還是離張無忌而去。
張無忌雖然哀痛無比,卻也知道此乃天命非人力能回天。
於是全部心思付於武學當中,此時他了無牽掛、無欲無求,整日待在天柱峰頂,坐在磐石之上,吸收日月精華,窺探武學奧秘。
他所練過的內功心法諸如乾坤大挪移、九陽神功、擒龍功、太極拳等皆是當世絕學,其博大精深令張無忌如癡如醉。
如今他閱曆深厚,視野寬闊,心境修為之高當世罕有,再觀這些武功其中深奧的地方俱以明白修煉起來妙不可言。
至趙敏死後其武功精進之快實屬駭人。
月已西斜,清冷的月光照耀在張無忌花白的須發之上,愈發顯得銀白。
孤寂的身影傲然端坐於青石之上,似有與蒼天比勢之感。
周圍一切皆在動靜之中協調自然。
忽然,張無忌周身一丈內空間突然凝固隨即空間蕩出一圈圈波紋,很快波紋消失一切恢複如常,隻是坐下青石已化為石粉隨風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