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這就是大漢啊(1 / 2)

楔子這就是大漢啊

“報,將軍,前方斥候來報,草原之敵犯邊,匈奴鮮卑聯軍數萬餘騎來犯邊境各郡,匈奴三千餘騎正驅馬往九原襲來。”

一斥候於中軍大營報軍情之聲便如此破了邊界來之不久之寧靜。

中軍大營,障塞尉陳成聽聞聲息,虎目一張,道:“速聚全營兵馬回營集結以待戰,並知會九原縣令著令九原城及南城麻池城外村民即刻找尋地方避難。”

軍令一出,斥候四出,九原縣治所九原城內全城戒嚴。

此地為大漢帝國五原郡,九原縣之邊軍駐地所在,而邊軍第九營便駐紮於與南匈奴接壤之地,而此地常年招南匈奴打草穀,以資其冬用。

草原之民,自古以來,若雨水不均,草原之雨水不足養牛羊成材,則其馬上之族便南下劫掠,以資其族人過冬。

自秦而至漢四百餘歲,草原之民世代更迭,然後侵邊境掠糧渡冬之舉,數百年不斷。

秦時,蒙恬領軍二十萬駐於北境以鎮匈奴,會秦亡,天下大亂,匈奴才敢南下。

後大漢初立,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禦駕而征,然才平天下,又無戰馬以戰,步兵以戰騎兵,留白登之恥。

會漢武帝時,厲兵秣馬,又逢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將出立,聚全國之力,擊胡而直搗龍城,自持匈奴誠服。

而今至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匈奴雖漸弱,然鮮卑崛起,由檀石槐鮮卑於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前)真正吞北匈奴。

檀石槐其人(137年―181年),鮮卑部落首領。少時有勇有謀,被推舉為部落首領。東漢末在高柳北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邊各郡,北邊抗拒丁零,東方擊退夫餘,西方進擊烏孫,完全占據匈奴的故土,東西達一萬四千餘裏,南北達七千餘裏。

而今鮮卑勢力增長,又逢有雄主檀石瑰領鮮卑各部,侵吞臨部以長鮮卑。

鮮卑鋒芒盛露,延熹九年六月初,鮮卑攜南匈奴,並烏桓之數萬軍馬,入塞攻略延邊郡國,是故出現開頭一幕。

九原縣外某處,黃土遍地,風時不時刮著,卷起沙塵,其中有一人一馬於空曠之地上延車馬印跡走著,那人牽著馬,手裏拿著一根木頭棍子在地上左右敲打地麵,那人走的很慢,而身後那馬則悠然自得,因為韁繩夠長,它能時不時將路邊野草咬上一口,悠然嚼著。

再看那人,腳踏一雙露腳步履,身著一身藍銀色漢服,頭梳劉海放兩側,長發盤了在身後,背上背著一把布包七弦琴,身後馬兒馱著行李。

北境天氣晴朗,因鄰近大河,又於遍布黃土之地,故黃土遍地,塵土太大,隻能時不時出現一片小樹林,其餘皆是間以雜草。

今日路上幾無行人,遇的幾人言語中皆是逃難之詞。

“這就是大漢啊,最後幾十年的光陰,似乎太平越來越遠了。”那牽著馬兒往前走之人停住腳步,嘴裏自言道。

她又往前探了一段,發現幾棵矮樹,隨即歎了口氣,隨即坐於樹下,稍作休息。

那馬兒很歡喜,吸了幾口氣,示意謝謝主人停下腳步,然後自己就在附近扯著雜草吃著。

不知不覺,劉迅已經來到大漢20年了,其人原為後世一普通人,然卻因一場意外便讓其越過千年,直通漢朝。

遇上傳說中之穿越到不打緊,憑觀閱幾多撰寫穿越之文章,其中多為曠世奇才,英明帝王,逍遙王爺。

若學到幾招,便於古代尋求一方平安,並無難事。

然真遇此奇事,回漢末亦無防,自己並無那爭霸之野心,或可強身健體,賺得足夠財寶,便娶幾房嬌妻,然後往江東或cd遁去。

待爭霸起,自己無心爭鬥,養幾許家兵,結交些士紳,自當土財主也不錯。

可惜現實是自己即無法遁世而去,亦無法爭霸而生。

隻因不知是得罪上天與否,他重生而來便天遮眼明,此並不是完全,而且他還變為女子身份。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是也。

若生為普通人家,便可了然結束一世,然劉蕁之命運卻不可言死,隻可惜生世並不一般,也尚且還有人牽掛於她,所以還是活了下來。

劉蕁之生父為當今大漢皇帝,後世稱為毀漢室江山桓靈之漢桓帝劉誌。

桓帝劉誌生性喜色,於14歲時(公元145年),強納侍奉之貌美侍女楊氏,不曾想侍女卻得孕,次年生劉蕁。

公元146年,漢質帝劉續崩。劉誌被梁太後兄大將軍梁冀迎入南宮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