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軍事演習(1 / 2)

談判足足進行了半年的時間,這中間各方都動用了自己的智慧和耐力來進行博弈。

這一場博弈直到1937年的年中才發生了變化。

1937年7月7日,日軍再挑戰端,和駐紮在宛平城的29軍發生了交火,29軍軍長宋哲元率部進行激烈反擊。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就此爆發。

……

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對整個華夏大地來說不亞於是當頭一棒。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統一戰線對抗外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不過這些事情都不足以影響嶽斯良和他的十七團。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裏,嶽斯良其實是知道下麵對他的戰術多有不信任的,甚至就連邸漢明對他的乾綱獨斷也有了意見。

然而,對於下麵的反彈嶽斯良沒有任何的讓步,在這半年多來他憑借著自己往日的威望生生的壓住了所有的質疑。

不過嶽斯良他終究不是一個自負的人,雖然曆史已經證明過“三三製戰術”是這個時代最適合中國戰場的步兵戰術,但作為一個軍人如果僅靠想法就不切實際的將事情推行下去。在這半年中間他也反複的推敲論證新的戰術究竟能夠在戰場取得多大的作用。

為此嶽斯良和手下的幹部們曾多次進行沙盤兵棋推演,最終經過多次的打磨證明了在理論上攻堅戰中“三三製戰術”確實是要優於“突進戰術”的。不過盡管如此,嶽斯良也明白這不足以徹底勸服幾個營長。不過讓嶽斯良感到欣慰的是副團長的王雙印對他的絕對擁護。

王雙印是他在剛剛參加革命時就認識的戰友,他是班長的時候王雙印就是副班長,後來在長征初期他升任團長的時候又特意把王雙印帶到了自己身邊做副團長。可以說嶽斯良在參加革命後的整個人生軌跡王雙印都是看在眼裏的,對於嶽斯良的決策他始終王雙印是絕對擁護的,因為他眼中的嶽斯良在部隊建設上從來都沒有過錯誤。

盧溝橋事變的消息漸漸的也傳到了根據地。在從得華老總那裏回來之後,嶽斯良知道自己有必要徹底的統一一下團內的聲音了,因為這一回大戰是真的要來臨了。

幾天前,嶽斯良決定進行一場團內各營之間的對抗演習,經過半年的訓練團裏麵的部分戰士都已經很好的完成了“三三製戰術”的訓練。不管下麵幾個營長的心裏真實想法是什麼樣的,但終究還是要遵從自己的命令,在訓練之上他們是不敢打折扣的。

“團長,鎮子外麵已經都準備好了,你看咱們現在是不是過去?”

正在嶽斯良想著事情的時候,雷子走到了嶽斯良的身邊請示到。

“哦,都準備好了是嗎。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嶽斯良低聲的說著,將手裏的文件疊好收起來離開了桌子。在仔細緊了緊綁腿,整理了一番衣帽之後,嶽斯良帶著雷子兩人挑簾走出院子虎虎生威的來到了演習場。

這裏的位置是嶽斯良特意選擇的,屬於是河灘地帶,麵前就是一條淺河。而嶽斯良選擇這裏的原因不言而喻,這一次的演習內容並不是單純的陣地衝鋒,同時還要加上泅渡。

來到了演習場外的高坡上,政委邸漢明、副團長王雙印、一營長白林、二營長黃克北和三營長李傑及眾團部幹部都已經在這裏等候著了。

“團長。”

見到嶽斯良過來,邸漢明率先打了招呼。就他本心來說他是希望嶽斯良能夠在今天證明“三三製戰術”的先進行的,雖然說之前嶽斯良的乾綱獨斷讓他的心裏多少有些意見,可軍事主官的威望終究還是要圍護的,隻不過從幾個團長那邊狀態來看似乎都不是很看好今天的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