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依燕山,襟渤海,雄關聳峙,扼而塞之,天下第一雄關!
1933年1月1日,也就是民國22年元旦,雖然是新年,但是山海關的老百姓並不過這種“洋節”,在城內和原本繁華的南關都並沒有任何新年的氣氛。前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控製了整個東北並建立了偽滿洲國,隨後日本人把兵鋒直指山海關南門外,距離南門不遠的山海關火車站就駐紮了上千人的日軍守備隊。此時的南關一帶北風呼嘯、寒風凜冽,一片蕭條。守衛山海關的東北軍獨立第九旅626團一營的官兵心裏知道日本人早晚會打過來,山海關將再次迎來浴血的時刻。
元旦上午,一隊全副武裝的日本守備隊出現在車站近處的山海關南門外,催促住在南關一帶的日本僑民搬離。發現這一不尋常現象的東北軍士兵立刻飛報一營安德馨營長。安營長登樓遠眺,隻見南關街上十室九空,遠處山海關車站有日軍新設火炮陣地,隱蔽處隱隱有坦克蹤影。安營長不禁大罵:“奶奶的,日本人不會又想來九一八那一套吧。”他立即下令加強戒備,所有官兵立刻返回崗位,準備彈藥,同時疏散南關和南門內百姓。
下午二時, 駐紮在山海關車站附近的日本守備隊隊長落合正次郎,通知所有留在山海關城裏的日本僑民在5小時之內全部退入城南的日本兵營。安德馨營長得報,判斷日軍天黑就會有動作,他馬上派人跑步到團部報告。626團迅速向在北平城內的獨立第九旅旅長何柱國發報,通報了山海關敵情。
何柱國將軍向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負責人張學良彙報了山海關的敵情,綜合分析各方情報,北平分會一致判斷日軍將會再次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攻擊山海關,打通東北通往華北的鎖鑰。守土之責,重任在肩。何柱國將軍利用電台向英勇奮戰在山海關前線的部下發布了《告士兵書》。他慷慨激昂地袒露了自己的耿耿心跡:願與我忠勇將士,共灑此最後一滴之血,於渤海灣頭,長城窟裏。為人類張正義,為民族爭生存,為國家雪奇恥,為軍人樹人格。上以慰我炎黃祖宗在天之靈,下以救我東北民眾淪亡之慘!
安德馨營長迅速召集了一營連以上幹部開會,他宣讀了何柱國旅長的電報,並做了戰鬥部署,同時他交代了指揮交接順序,如果營長陣亡,則由一連連長代為指揮全營,如一連連長陣亡,順序交接,直到六連連長。交代完畢,全場肅然,有一個副官小聲問道:“營長,這次真打嗎?”
安德馨營長大聲喝道:“我們不是獨7旅,山海關也不是北大營,我安某一日在山海關,日本人一日不能過去。日本人要過,隻有在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元旦當夜,全城軍民連夜搶修防禦工事,在各街道主要路口挖戰壕,設置路障,各家各戶挖地窖,四門緊閉,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
2日上午9時,日軍正式向山海關城發起進攻。
日本守備隊的一個名叫“兒玉”的中尉,帶領70餘人,在南關民房上架設機槍與平射炮,向山海關南城牆上的中國守軍射擊。緊接著日軍的一些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開始架梯爬城,進行強攻。
南門一營守軍英勇還擊,打響了長城抗戰第一槍。
在熊熊燃燒的戰火硝煙中,全營官兵在營長安德馨的率領下,個個身背大砍刀,腰纏手榴彈,一溜兒排開,站在城牆的垛口邊上沉著應戰,帶著滿腔複仇的怒火,奮不顧身勇敢殺敵。攻城的日軍立刻被打退,日軍中尉號稱“拚刺能手”的兒玉被手榴彈當場炸死 。
10時,敵人不甘失敗,重新集結兵力,沿石河鐵橋、南關、二裏甸、威遠城、吳家嶺等地,從西、南、東三麵包圍山海關城,向中國守軍的城防陣地全麵展開進攻。進攻開始時,日軍的30餘門大炮齊鳴,向城內集中轟擊。同時,有8架飛機沿著城牆低飛,投彈掃射。日軍同時出動20餘輛坦克,掩護步兵又向城牆猛撲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