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十二話 上古奇書(2)(1 / 1)

三清遁甲之術要早於前兩本誕生,但由於太早反而記錄不詳。有一則野史記載,三清遁甲之術的創作大能早年天賦出眾但又心性不定。據說每年初,三情祖師都會開壇講道,而這位大能又想早點去聽講,卻又不願意和眾人一樣提前日夜星程。於是他便潛心研究此道,於是第一類遁術誕生了。此遁屬性土,故名土遁,用之者可疾步如飛,集大成者可縮地成寸一日千裏。

此後這位大能被三情祖師讚譽,更是醉心此道。前後不久以五行為基礎的遁術相繼出爐,在與《巫歌》地部引發的那場浩劫中大,放異彩,後來這位大能也因此感悟天道得道飛升。

不過在島國侵華戰爭中,我國領土大麵積丟失,軍隊節節敗退,而三清遁甲一脈更是慘遭洗劫銷毀。讓人扼腕歎息,遁甲之術一脈在我國近乎絕跡,幸存下來的人厭惡世俗逃避深山。以至於到我們這一代幾乎都不知這一絕學。

三清卜算之術可謂是《三清書》幾脈之中最特殊的一脈,卜算之術雖然毫無威力法門,但是門人個個能趨吉避凶,窺探天機。雖然也曆經幾場浩劫,但仍然流傳至今。

不過三清卜算之術過於高深,非機緣者不可學習如看天書。導致很多人學了皮毛到處招搖撞騙,更有甚者連書都沒見過,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卻糊的人死心塌地。社會風氣浮躁也間接導致了此術凋零。

最後一本《神通》,大家可能覺得我又要說個幾部幾本幾段曆史來騙數字,其實不然。《神通》就一本,乃是一位姓陳老祖所著。

據說這位陳氏老祖年輕時一心向道,奈何資質欠缺,雖苦心修行,卻成效甚微。當時很多人勸他放棄,回去富貴一生,何必蹉跎年歲。陳氏老祖沒有放棄,依舊堅持修真。

轉眼垂暮之年,陳氏自知無望成仙,便放下修道,回鄉耕種,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至一天感覺大限將至,歎息一聲,便尋了個山洞欲結束餘生。

那山洞倒也人跡罕至,連蟲蠅都不曾關顧,一個灰敗的蛛網靜靜的掛在洞穴深處,而那蜘蛛早已餓死落在地上。陳氏老祖感慨一聲:“汝執著之深,早已化作執念,作繭自縛。”說完老祖驚醒,這不和自己一樣?良久釋然大笑三聲,放去心中執念,席於山洞之中,安然閉目。

結果一夢千年,夢醒時依然成仙。老祖感慨阻礙修真的不是天賦,而是執念。於是老祖整理自己感悟和夢中經曆,欲著一書《凡通》來留給有緣人,奈何飛升在即卻未來及署書名,就在一步即將離開凡塵之時以大法力在山頂刻下書名離去。後來有緣者得之,回去時遙望山頂模糊兩字,一字為“通”,一字早已損毀。由於感慨陳氏乃大神通者,便自己補上“神通”二字,也是一樁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