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天神學院(1 / 2)

天神學院盤古大神初開天地三千世界,天地靈力充沛,初始若幹年,唯鴻鈞,揚眉二位大仙得道,後鴻鈞聖人開壇布道,精講大道,諸天精靈蒙聖人恩澤,相繼開化。不出千萬洪荒諸聖,相繼得道。後三清布道混沌,設闡立截,因天界諸天世界無法約束,又令薑尚持封神榜,在人間大肆招神,充實天庭,管理諸天世界。至此洪荒古神皆退出了人們視野,隱於混沌世界,修劫悟道,以求精妙之道。此後天庭開始了迅速發展,各神設立道場,廣招門徒。然而天界神仙門徒數目眾多,不便考核管理,另一方麵天庭也急需司掌各部的天神,於是在五嶽大帝大帝的共同提議下建立了天神學院用以選拔諸道場中天資卓越之徒,讓他們到天庭任職,管理諸天。天神學院設立之初是為了給下界眾生以得道修行路,體現黃天恩澤。設立之初其發揮的效果也相當明顯,培養了七星神位以上的大神不計其數。後來天界修行之風漸衰,天神多貪戀奇寶,或迷於人間香火,學院的選拔途徑變得越來越黑暗,選拔之人多憑借其家族勢力得以升入天界,普通之人即使天資卓越亦不得選拔,即使有幸也隻是授予卑微小職。再說天庭,天庭的天帝正是千萬年前修行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一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證得金身之道的穹高大帝。穹高大帝在修成十丈金身之初,曾赴幽冥之地,降服幽冥之地的諸多尊魔,並用無上法力創設幽冥結界,於結界之上設立幽冥地府,借眾生輪回的因果之力,囚困十三魔尊。之後前任任天帝昊天失德,被刑天伐天斧所滅。道祖推演天道,推穹高為天帝,統攝五嶽之帝,掌管無盡天地。穹高即位天帝雖然極盡全力,卻依然無法挽救日益分散的天庭。加之古神吸收了大部分的上古神力,仙界靈力匱乏,天界諸神獲功德果位之後,大多感覺無法修煉大羅金身之體,或隱居仙山,或渾噩度日,導致凡間之治漸疏,眾生信仰缺失,輪回之力漸減,幽冥結界愈發虛弱,隨著時光的流逝,此結界越加風雨飄搖。而穹高大帝在設此結界之時早已消耗大部分法力,無法支撐修複結界之任,而天界之神實力在自己之上的卻無一人,無奈之下於是便打算在天神學院之中選根骨絕佳之子,選具有大法力的上神培養。此消息一經傳播天界嘩然,此次選拔意義不言而喻,眾神知曉,被選之子必定是下人天帝的不二人選,於是眾神便各赴自己道場,相繼部署安排自己門徒進入天神學院學習仙法,為自己道場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贏得一席之地。這個消息在天神學院內也引發了相當大的震動,各學員知道這是千萬載難得的好機會,或可以省去萬年之劫,一舉飛升,修大羅金身之體,成萬世仰慕之功業。皆通過各種手段,來爭取仙界試煉的名額。天神學院首席教習大神擁有九段神位的修羅界界主修十一也在前些日收到了穹高大帝法旨的具體內容,要求其在三年內選擇兩位根骨絕佳的門徒進入仙界修仙上層法術,以待大用。隻是為什麼要選兩名,天界之神甚是費解,或許另一位也有重任吧,總之能得到這兩個名額就是千百載最大的機遇。天神學院擁有九段段神位以上的大神隻有三名,除教習大神修十一外,另外有副教習古千秋,以及天界駐紮在天神學院的大神土係仙法的嫡傳者懼留仙。天界修行隻有三個過程,素體,神位,金身。素體即初始修行的凡人,神位即修身鍛體之後,經大神點化的素體,金身即修身百劫,通過混沌考驗的神體,而天界數百萬年來神仙多止步於神位之境。的金身之體的目前隻有十六位,分為穹高大帝,五行大神(天地所化五行,聽道於鴻鈞,五嶽大帝(的三清所賜封神榜庇佑),雷神(混沌天雷化體,原始天尊門徒),太陽神(金烏之體,盤古之眼,因開化較晚留於九天之內),四海大龍神敖修(應龍之子),幽冥帝九幽真人(上古濁氣所化,掌輪回之術,穹高任命其司冥界之事),推演天神--(劫神,掌控天界之劫運,眾生之運數,乃是陸壓道君嫡傳弟子)。天庭之外也有西方二聖所創西方教,現有大佛陀釋迦摩尼尊者掌管,西方二聖遁入洪荒時立下教旨不得幹預東方仙庭政務,非東方仙庭危難不得踏入東方,因而西方教萬年內極少出現在人們視野,東方仙庭也對西方相知甚少。修行之道路遠且艱,其中之苦隻有修行之人自己才能了解,或靜對黃櫨苦竹千載,或靜坐於枯樹老林萬載。真正的得道者是用歲月磨礪自己的靈魂,讓自己在歲月麵變得淡定,讓我們在混沌麵前變得古井無波。大道絕不是投機取巧,而東方仙庭的眾多大神則將修行寄托在了法寶靈器上,舍本逐末。而更多的天神則迷戀人間煙火,為了享受無盡煙火而放棄了做神的底線助紂為虐。大多數的天神忘了自己的初衷,過分的貪念權勢。或許也有很多的神仙堅持自己的底線,卻不能改變大勢。生於危難,死於安樂。麵對這次劫難沒有人知曉是副是禍,對絕大多數天神來說是不希望這次劫難的,誰又希望自己千年萬年所積攢的功業一朝毀於劫難,大多數天神預料到劫難的來臨,因為如果不是劫難的話穹高大帝不會那麼緊張的招得力之神授予天界秘典。但大多數的天神沒有想到,這次麵對的是幽冥之下的十三魔尊。天界眾神的實力勉強阻止一兩個魔尊而已。天帝為了不引起天界的驚恐故而隱瞞了劫難的真正內容。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