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腰上,一少年俯視著下麵的村落,嚎哭聲,誦訣聲混雜,不覺於耳,本是帶有陽光的白天已經連續多日昏昏沉沉,一片暗黑,那遠處天雷滾滾,乃是人間飛升渡劫,修化為仙的景象,隻是那少年心中清楚,這天雷劈下,萬人之中難有一人成功,多皆身焚神滅,墮入地獄,勞役百年,才得重入輪回。
“凡命!”那少年身後一木屋裏傳來一聲呼叫,叫的正是他!
哪位叫凡命的少年立刻跑回了小木屋,屋內一老者病躺在床榻上,已經十分虛弱,少年趕緊倒來了一碗褐色的藥湯遞了過去。
少年剛想扶起老者的半身,為他喂藥,哪老者卻擺了擺手,說道:“行了,凡命,師傅我是不行了,別再徒勞無功,我還有些話想對你說。”
“師傅!”少年看著眼前這個唯一的親人,把頭低了下來,輕輕啜泣。
“你跟我五年,照顧我吃食,別無所求,雖是叫我師傅,亦無一物所傳。”老者說完便指了指哪床邊一角,說道:“那有一本《力陽經》,乃是我畢窮一生,於一個月前才所悟而得,我已經沒有時間去修煉了。”
少年對師傅一向聽從,雖想說點什麼,但終是止住了,行到床角翻開,果有一本《力陽經》。
老者見自己的徒弟拿到了那本書,便問道:“你可知,天地人神鬼?”
“師傅,我知道,天乃佛,地為仙,人為凡,神為聖,鬼為獄。”少年趕緊答道。
“你可知另有一說?”
“弟子不知。”
“天為人智,地為人氣,人為人心,神為人性,鬼為......”言說未罷,老者已斷了氣,聲音戛然而止。
此時屋內又是幾聲滾雷,雷光閃閃,映照在陳凡命哪帶有兩行淚珠的臉龐上。
“師傅!”一聲哀嚎傳出。
陳凡命回憶起以前的事情來。
16年前,修仙大陸,一少年出世,少年起名叫陳升天,陳升天一出世,便不見了爺爺奶奶,這大陸有修仙一途,誦讀《太初寶玦》,便有可能飛升為仙,陳升天的爺爺奶奶就是這樣,爺爺失敗了,奶奶一樣,雙雙墮下地獄,再後來,十歲那年,父母也招來雷劫,陳升天是親眼看著父母雙雙飛升失敗,化為灰燼,從此陳飛天沒有照著父母的教誨,誦讀《太初寶玦》,也成了一個孤兒,每天為生存而活,一年後,一日上山,乃遇見山中一老者,老者為覺醒智賢,見陳升天經曆如此,便收了為徒,並改名陳凡命。
三日後......
陳凡命立在哪木屋不遠處的一座墳墓前,目光堅定。
“師傅,我定將你所教所傳用於醒世救人,若有貳心,天誅地滅。”
陳凡命回到了木屋,此時他已經把這裏又重新收拾了一遍,師傅也是個凡人,沒有給他留下什麼,屋內隻有一些木桌木椅木床,連這間房子,也是木做的,久經風雨,搖搖欲墜,唯一值得陳凡命注意的是屋內的哪十幾本書,這些書是他師傅從年輕時候就一直積攢的,內容說的都是一些修心明性的道理,有幾本也介紹了這個的大陸的一些起源之說和奇聞怪錄,陳凡命平時沒有事情的時候就拿這些書來讀,因此,這五年來,浸淫此中不少。
木門嘎嘰嘎嘰的響了起來,陳凡命把哪十幾本書卷成了一個包袱,把師傅傳給他的那本力陽經貼在衣懷裏,便離開了這個生活了五年的地方。
這次,他想回到山腳下的村子裏,帶著這包袱裏的十幾本書,希望可以能改變一些人的命運,聽師傅說,現在整個修仙大陸,世人狂熱,眾皆苦誦《太初寶玦》,隻求得一仙位,整日不思勞作,殊不知個中牽扯妻兒父母,禍害甚大,下山去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他現在的願想。
平日裏陳凡命有時也下山換取一些生活物資,因此山路熟悉,倒也走得輕鬆自在。
中途吃過兩次水和幹餅,在樹上宿了一晚,第二天便到了曾經住過的村落。
村落外麵,人影空絕,莊稼萎靡,氣氛有點壓抑,即使是平時也不會如此死氣沉沉的,陳凡命兩個月前回來過換下一些藥草,因此看的出古怪,留了一個心眼。
這次回來,他是準備重新把父母留下的那間屋整理收拾一番,在那開書傳教,別看他才16歲,體態已經長成模樣,因常日在山上活動,體格勻稱,劍眉星目,帶有幾分清秀。
沿著村中小路走了進去,破舊屋落之中,傳出了多人混雜的誦訣聲,隻不過這聲音可比以往微弱了很多。
“這些日子來,村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陳凡命背著包袱,心中正有疑問,欲待遇著一人便問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