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漢獻帝劉協(1 / 2)

東漢獻帝劉協,公元一八一年年四月二日出生於洛陽,字伯和,又字合。漢靈帝之子,即漢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本篇故事的中的主人公。公元一九零年繼位.公元一九六年年受製於曹操,並遷都許昌,此後便流傳下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然而漢獻帝一生坎坷,最後卻含恨而終。世人隻知他懦弱,卻不知他卻是一位重情義之人。

公元一八一年四月二日,長安城皇宮椒房殿中隨著一聲嬰涕,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降世。從他出生這一刻起東漢走向敗亡的倒計時。

公元一八九年五月十五日年僅十五歲的漢少帝劉辯即位,公元一八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董卓曾和少帝談話,少帝語無倫次,再和劉協談話,劉協則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董卓以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後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後同族。而後又以立威之用被廢,後被毒殺終年十五歲。

公元一八九年年僅九歲的劉協被董卓黃袍加身擁為皇帝,以便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董卓出生年間不詳,字仲穎,董卓出生於富強家庭,自由養尊處優,少年時形成放縱任性,凶狠的性格。年輕時仗著家中富裕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來往,董卓身體強壯,力氣過人,通武藝善騎射。為人凶狠野蠻使得當地之人無不敬畏三分。董卓之人善收人心,甚至於常常扮演豪傑的角色,以義氣聚攏人心。

隨著自己勢力不斷的擴張,他的發展需要更加廣闊的政治空間。董卓巧借東漢朝廷於羌人的矛盾於亂世中崛起。

公元192年某日一次,呂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大怒,隨手抽出刀戟向呂布擲去,幸虧呂布眼疾手快,才得以幸免。當時,呂布並沒直接頂撞董卓,而是立即向他謝罪道歉,董卓便不再追究,以後也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呂布卻從此心懷私恨,呂布又與董卓的婢女私通,心中十分不安。王允把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呂布,並要求他充當內應。起初,呂布不同意,他說:“奈何如同父子一樣!”王允開導說:“你姓呂,他姓董,又不是骨肉親情。況且董卓現在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國賊,你難道還認他作父親嗎?他向你擲刀戟的時候,把你當兒子看待嗎?”在王允的敦促下,呂布最終答應了。

一切準備就緒,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會於未央殿,恭賀天子龍體康複。呂布借此機會,事先安排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親兵,換上衛士的裝束隱蔽在宮殿側門的兩邊。董卓剛到側門,便遭到李肅等人的突襲。董卓大駭,慌忙向呂布呼救。呂布正襟危坐,大聲道:“我們是奏詔討殺亂臣賊子,你死有餘辜!”絕望中的董卓雖然奮力反抗,但已無濟於事,當場被殺,並誅連三族。

公元一九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董卓斃。董卓一生殘暴不仁,滿懷私欲和野心。挾天子以令諸侯,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百姓。種種倒行逆施是東漢末年政權季度混亂,朝廷動蕩,江山動蕩。加快了東漢王朝的衰敗。

董卓被刺死後,王允錄尚書事,呂布晉升為奮威將軍,二人共同主持朝政。王允得手後,驕傲自滿,加上氣量狹小,未能維持住關中的局勢。後王允被殺,獻帝又落入李榷、郭汜等的手中。

興平元年(一九四年),三輔大旱,穀價騰貴,一斛穀值錢50萬,長安城中發生了人吃人的事件。獻帝命令侍禦史侯汶出太倉米豆煮粥救濟窮人,仍然報告說有很多人餓死。獻帝懷疑侯汶搞鬼,派人取米、豆各五升熬成粥,隻有兩盆。證實是侯汶貪汙,於是責打侯汶50大棍,長安城中饑民終於得到了活命。對這件事,後來的曆史學家評論說:“獻帝看來不是昏庸無能之輩,而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威權已去,小恩小惠不足以收買民心。”